[图文]捧着爱心下乡查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7:50 中国质量新闻网

  随身携带查假试剂,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农村,走进市场,走进产房,查出数十种劣质奶粉

  他们已经走出了乡村,但心里还装着在农村生活的乡亲;他们尚未走出校门,但已小试牛刀,用知识之剑将数十种劣质奶粉斩落;他们学会了识假辨假,但他们还想让所有的乡邻都会识假辨假。他们——中国农业大学“奶粉剔劣爱心传递行动”的志愿者们——一群可爱的大学生,用自己的行动为身边的人们打开了一扇爱心传递之门。

  “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2004年4月,以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为导火索的“劣质奶粉事件”震惊全国。从那时起,一批农大学子便踏上了用技术打假的“奶粉剔劣”之路。

  两年来,他们一直在做着这件不同寻常的事:在生活中寻找劣质奶粉。

  每逢假期来临,志愿者们便要集中到农大3.19实验室——食品学院侯彩云老师的实验室里,学习鉴别劣质奶粉的方法,同时,领取检测工具——奶粉质量快速检测试剂。

  假期当中,志愿者每天出门必带的随身物品,除了钥匙和手机,就是奶粉质量快速检测试剂。一旦发现可疑奶粉,他们就会打开试剂盒,一辨真伪。

  聂蔚就是志愿者中的一员。暑假期间,聂蔚回到自己的家乡甘肃庆阳。一到家,她就四处寻找奶粉,自己家、邻居家、亲戚家……一找到奶粉就用试剂进行检测。结果,邻居家一个包装豪华的劣质奶粉被她拽了出来。

  那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听装奶粉,外包装相当气派奢侈。聂蔚检测后却发现,其蛋白质含量竟然少得可怜,实际含量连标准要求的1/10都不到,让人大跌眼镜。

  检测了亲友、邻居家的奶粉,聂蔚又来到庆阳两家妇产医院。在医院产科,聂蔚说明来意后,产妇及其家人纷纷找出乳粉,让她帮助检测。

  耳边新生婴儿的哭声此起彼伏,聂蔚静静地做着检测。45例样品做完,没有发现一例劣质奶粉,聂蔚长长出了一口气。

  白净的面孔上挂着一弯浅浅地微笑,11月5日,面对记者,聂蔚说:“作为一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我觉得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寒来暑往,五度假期,中国农业大学的志愿者们已对江苏、甘肃、黑龙江、河北、广西、吉林、陕西、山东、内蒙古、山西、北京等20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奶粉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截至今年11月5日,志愿者共发现数十种问题奶粉,其中,所标注厂名、厂址根本不存在的黑窝点生产的劣质奶粉有20余种。他们所发现的劣质奶粉线索,为多个执法部门消除监管盲点、提高执法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查找劣质奶粉的同时,志愿者还利用随身携带的

食品安全知识画册以及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向自己的亲友、乡邻传播识假辨劣技巧,这样,即使没有发现劣质奶粉,也能让他们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来自安徽省淮南市的志愿者柴智,今年暑假期间对阜阳周边多个地区的在售奶粉进行了调查。在城市和近郊没有发现劣质奶粉后,她坐上汽车,来到一个比较贫困的乡——孔店乡进行调查,也没有发现劣质奶粉。

  尽管没有发现劣质奶粉,在与小卖部店主的交谈中,她发现,许多农民对于学习鉴别食品优劣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于是,在小卖部里,她热心地给村民教起如何识假辨假的技巧来,引得众多村民一会儿工夫就围了个水泄不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告诉他们哪一袋奶粉是合格的,哪一袋是劣质的,远不如教给他们鉴别劣质奶粉的方法和其他食品安全的知识重要。”柴智说,那一天,她感到她的行动是很有意义的。

  

[图文]捧着爱心下乡查假

  志愿者在江苏省淮安市南陈集镇果林村,为“大头娃娃”的邻居传授劣质奶粉鉴别方法。

  

[图文]捧着爱心下乡查假

  志愿者在江苏省淮安市一妇幼保健医院。

  “下次回家,但愿他们不再卖劣质奶粉了”

  来自山西的尚卓今年暑假第一次参加志愿者行动,就发现了7种问题奶粉。

  “这就是。”3.19实验室里,尚卓指着自己的“战利品”说道。记者注意到,这些被判定为劣质奶粉的包装上已贴上标签,标签上写着一些数据。

  今年7月底回家探亲时,尚卓来到太原一些市场的奶粉销售区,仔细查看在售奶粉的品牌、包装,特别是营养成分表、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在一个食品批发市场,他注意到一种标注品牌为香鹿的系列奶粉,奶粉包装上虽然标有QS标志和号码,但是在网上一查,却发现根本不存在这个QS号。

  尚卓将其买回家后,利用奶粉质量快速检测试剂一试,初步判定该系列奶粉的4个种类的产品蛋白质含量不达标。

  经过向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监局查证,证实香鹿奶粉标注的生产厂家和QS号都是伪造的。

  尚卓又来到那两个商铺,购买了同一牌子的其余3种类型的中老年奶粉。期间,尚卓多次来到这两个商铺进行查看。为了防止引起商家注意,他把父亲和弟弟也动员起来,帮他查看。

  9月初开学后,尚卓将它们带到实验室,亲自做了奶粉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香鹿牌奶粉的4个系列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均小于1%,远低于国家标准,属于劣质奶粉。

  他通过老师将香鹿牌奶粉的详细信息,包括此种奶粉的详细销售地址汇报到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将劣质奶粉的信息迅速传到太原市工商局,希望能够及时查处。9月中旬,太原市工商局将调查信息反馈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说在上述两个地方未找到香鹿牌奶粉。

  9月29日晚,尚卓回到太原市。“9月30日上午9时多,当我再次来到最初发现劣质奶粉的地方,发现那两个商铺仍然在销售那种劣质奶粉。当天中午我给‘12315’打了电话,将这个信息再次提供给工商局,他们说会尽快查处。当天晚上我和弟弟又去看了一次,情况依然如此。下次回家,我还会去调查一下,但愿他们不再卖劣质奶粉了。”尚卓说。

  

[图文]捧着爱心下乡查假

  志愿者参加西部阳光行动时帮助村民鉴别乳粉质量优劣。

   “我没想到,那袋劣质奶粉老人舍不得扔掉”

  农大3.19实验室里,堆放着一袋又一袋志愿者从各地带回的劣质奶粉。有一袋劣质奶粉,志愿者吴粤汕却没有带回来。

  那是2005年暑假,他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的一个朋友家。朋友年迈的父亲正在喝一种中老年奶粉。在并不富裕的陕北农村,只有身体虚弱、有病的老人才喝奶粉。

  看到那袋奶粉,吴粤汕第一眼以为是蒙牛牌,定睛再看,才发现不是,竟是“健蒙牛奶”。由于外包装上“健”字和“奶”字特别小,所以特别容易让人以为是“蒙牛”。

  “为什么要傍名牌?奶粉质量怎么样?”带着疑问,吴粤汕取出了随身携带的乳粉质量快速鉴别盒,对这袋奶粉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让吴粤汕吃了一惊,这袋号称为中老年降糖鲜奶粉的“健蒙牛奶”,蛋白质含量标注值为10~18克/100克,实测值竟然只有1克多点。喝这样的奶粉,基本起不到补充营养的作用。

  吴粤汕劝老人不要再喝这种劣质奶粉了。然而,老人却仍在默默地喝着那袋奶粉。

  “我没想到,那袋劣质奶粉老人舍不得扔掉。”面对这位贫困而又生着病的老人,吴粤汕对劣质中老年奶粉的危害有了新的感触。

  “奶粉剔劣爱心传递行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侯彩云对记者说,由于中老年奶粉的消费者多是成年人,食物来源多样,奶粉多是辅食,因此,劣质中老年奶粉对人体的危害不像劣质婴幼儿奶粉那样,对食用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也许恰恰是这一点,使得此类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制假售劣行为在农村市场十分猖獗。农大志愿者近期从各地查获的劣质奶粉,基本上都是中老年奶粉。“中老年奶粉成了劣质奶粉的藏身之地,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执法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 赵陕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