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国门做跨国生意——2006中国(无锡)跨国采购洽谈会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7:26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06中国(无锡)跨国采购洽谈会11月2日落下帷幕。期间,记者亲自体验到中国纺织企业那种不出国门就能接到国际订单的“坐享其成”的快乐。

  跨国采购带来观念的转变

  纺织品跨国采购这个名词是伴随着配额取消而诞生的。过去由外贸公司拉订单,找工厂加工,然后交货,工厂从中赚加工钱,外贸公司赚价差,这样的纺织服装贸易习惯已经沿袭了数十年。取消配额后,减少了中介环节。以零售商、批发商和贸易公司所掌握的市场需求,提出对商品样式、质量、标准方面的要求,然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好的生产者或者供应商,最后销售到全球市场中。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著名零售企业的全球采购网络正在加速向中国市场延伸。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跨国采购给中国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有形的实惠,而且带来了观念的转变。企业非常希望开辟一条更为宽阔的销售渠道和一个更为宽广的生存空间,但又苦于无处寻觅。在这种情况下,势必需要有人来搭建一座通向国际市场的桥梁和一个国内企业与国际同行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去,在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寻求商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参会的越南采购商全部是首次来中国,第一次接触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以往他们更多面对的是外贸公司和中间商。通过几天的接触,他们认为中国产品物美价廉,纷纷与十几个中国企业产生了合作意向。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曾来中国调查,认为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具备生产各类品质、各种档次产品的竞争力。欧美

纺织品采购商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加工纤维最多的国家,中国纺织工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条,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正在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纤维资源和不断提高的加工水平,为纺织服装的全球化采购提供异常坚实的基础。

  上海一家服饰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洽谈会上能发现很多国际信息和商机。以前他们过于注重开发欧美市场,而这次洽谈会让他们又找到了开拓亚洲市场的新灵感。今后会适当的把产品市场向亚洲转移。

  我国纺织业的弱势

  面对红火的洽谈会,记者也看到了我国纺织业在跨国采购中的弱势。

  洽谈会上很多知名的实力派企业显得很活跃,而那些中小企业的展台略显冷清。美国设计师温斯顿告诉记者,中国的供货商要应对欧洲不断变化的消费模式。现在欧洲的消费者更加注重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不像以前那样关注细节,奢侈服装的购买只达到1%~1.5%。现在欧洲的采购商在采购过程中,希望能实现规模采购,即供货商越少越好。以服装生产企业为例,出口额要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才可支持向沃尔玛这样的大集团的跨国采购。而由于目前中国的纺织业投资过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生产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产品价格优势,也会逐渐削弱,同时,可能会出现国内纺织企业间通过压价等方式的恶性竞争。

  另外,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产品开发模式落后,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开发能力不强。供货商没有能力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和买家需求作市场预测,只能根据中间商提供的信息进行打样和模仿。采购商是不会采购款式雷同、陈旧的产品。

  品牌缺乏竞争力也让中国纺织品在跨采中显得底气不足。由于长期依赖价格优势,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形成数量增长型、加工型的出口模式,自有品牌占有率不超过10%,缺乏品牌竞争力,导致我国纺织品难以进入国际中高档市场。在国际纺织

供应链中,逐渐成为各种国际品牌服装的生产供应基地,在国际贸易中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

作者:王 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