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昨日专访《细节决定成败》作者汪中求,谈罢细节管理理论,汪中求袒露生活化一面——我也有虚荣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7:22 半岛晨报

  汪中求将来大连举办讲座的消息,连日来在大连引起关注,很多人等待着与汪中求现场交流的机会。昨天,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汪中求,40分钟的采访,涉及到了领导层的细节管理能力、员工的职业化培训、大连如何更好地创佳、如何教育子女等。直接交流当中,汪中求的“细节论”在企管上的科学意义更加明晰。

  几天来通过与大连企业家及汪中求的接触记者也发现,一些公众包括相当多的大连企业高层,对汪中求的“细节管理”理论在理解与执行上还有些想当然,对于如何让细节决定成败,显然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领悟。

  一些管理者“浅读”细节论

  

  记者:两年前您的“细节决定成败”引起了公众对细节的关注,但一些企业家也表示,重视细节是做事的一个基本常识,不是一个非常新的理念。您的“细节论”既然已经掀起细节旋风,是否表示某些人在理解上存在误区?

  汪中求:同两年前相比公众对细节有了更深的认识,但两年当中也的确感觉到很多人在理解上有些偏差。表现在这样几方面:企业管理者把“细节决定成败”当成是教育下属的工具,对它的战略意义理解不够;管理者和领导干部自己在很多具体的、细小的表现上没有起到表率作用;认为细节就是事无巨细,但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需要的;很多高管认为自己是做大事的,小事不用管,没有认识到大事是由小事组合而成的,大的决策是由具体的数据作为基础的。

  训练员工“职业化”是领导的责任

  记者:两年来多家单位请您讲学,这也是你与听众互动的过程,这样的过程让你对“细节管理”理论有什么新的感悟吗?

  汪中求:这两年多讲了300多场讲座,过去更多的是从理念的角度去谈细节,但现在逐渐由理念演变到方法和工具的阶段,就是以什么方式来使人们能做好细节。

  记者:许多企业也重视细节,但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员工也许会用各种方式取巧,企业高层也许会为忙着堵住“细节”漏洞而焦头烂额,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汪中求:这个错误出现不在于细节,而在于对管理的理解。因为管理者是靠规则来做的,不是靠高层的现场智慧来做的。问题在于管理者对规则的理解不深入,目前中国企业建立规则的重点在两块,一是岗位,二是流程。岗位是对人工作内容、标准的描述,流程是对事的描述,流程和岗位没有做透,人和事就是乱的。

  还要补充一点,岗位和流程不是制订了就可以,还要引入培训。比如一个新记者使用录音笔,要有人教他怎么用,拿出30分钟来练,只有这样才不会出错。他也许是名牌大学毕业,但与这个是没有关系的。所有人对涉及到的流程和岗位内容都应该进行严格的训练,我把这个过程称为职业化过程,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职业化训练不太够。

  政府管理:官员首先是市民

  

  记者:大连目前正在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您认为大连从政府到市民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汪中求:大连是中国一个很有

竞争力的城市,除地理优势之外,还有很多独树一帜的特点。对大连城市管理我没有太深入的调查,简单地能想到两块。

  一是如何引导市民,让每个人都有“我就是大连的代言人”意识,因为市民素质构成城市素质,当然这里有一个设计,就是如何让大家认识到这一点,这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设计。

  二是政府应该怎么做。官员应该认识到,自己首先是一个市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官员有特权,就是带头破坏了规则。还有就是管理方式,像新加坡应该算得上最佳旅游城市,他们的公务员会走上街头,具体纠正市民不规则行为。政府引导不只是做报告、喊口号,可以在一些具体的小的行为上纠正大家,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市民的不规则行为就会得到改进。

  三十岁之前要学会服从

  

  记者:同你年轻时的条件相比,你的女儿所拥有的家庭条件更好,会对她有什么样的要求?

  汪中求:女儿上军校三年级,今后她会干什么我不去强求,但我们经常会探讨,我会引导她不要把不相关的东西看得太重,希望她意识到自己是普通的、渺小的。因为家庭条件很好,所以我甚至想毕业后把她放在大连的哪个酒店做服务员,从最小的工作做起,必须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很微小的人,没啥了不起。一个人等到真正了不起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没什么了不起。

  记者:你说让女儿上军校是让她学会服从,为什么要这样?很多年轻人都是二十几岁的时候因为不服从才开始创业,继而成功的。

  汪中求:让她上军校就是要让她意识到年轻时服从是最重要的,我认为三十岁之前就是要学会服从。我说的服从不是服从我,而是要认识社会,认清规则,尊重别人。没错,20多岁就成功的人,不是因为服从。但这是一个很小的比例,一个极低的比例不能作为通用的标准,我们是普通人,只能用普通标准,呵呵。

  感到一种“疲惫的快乐”

  

  记者:出版《细节决定成败》之前,您是企业高管,而现在您是管理方式的推广者,每年社会活动不断,是感到疲倦还是乐在其中?

  汪中求:原来做企业总经理的时候,压力很具体。每个月都要给员工开工资的,财务状况一不好就睡不着觉,有一种很清楚的疲惫。现在压力能抽象一点,是对社会贡献的压力,没那么紧,但更深刻,因为你一旦做错了对更多的人有影响,责任感更重一些。

  这几年确实也会疲惫,我称之为“疲惫的快乐”,你看我一年要花掉100多张机票,这本身就很累,不用说思考带来的困惑,时刻担心自己承担不起责任。但也感觉到快乐,这个过程当中自己会有进步、有收益,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我得到了社会认同,还有很多粉丝。我也是普通人嘛,也有虚荣心,所以在劳累的过程中我也有特有的安慰和快乐。

  记者:《细节决定成败》让您一书成名,到各地讲座也成为你的生活方式,对这样的状态持什么样的心态?

  汪中求:今天通过《半岛晨报》我也想说一下,在各地办讲座过多本身也是一种浮躁,长期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现在我逐渐缩减讲座时间,去充实自己。

  我一直在反思下一步该怎么做,这不是一天两天了。我想把细节这个基本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管理学科,例如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大学里的学科。下一步一是继续做宣传和推广。二是到企业做实践,包括考察、调研、顾问,沉到企业里。三是加强学习,到国外考察,不能埋头看自己的,也要学习别人。

  我基本的想法是临死之前觉得自己活得还像个样子,觉得很无愧,一个农民的儿子目前能做到这样子已经很不错了。

  汪中求11月17日《精细化管理》订票热线:(0411)82499026、13942803102。

  记者蒋昭彦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