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逛菜场就像去超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4:28 杭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夏海微 通讯员 张为民 陈杭)这几天,刀茅巷和东山两个农贸市场的相关负责人忙得“团团转”,他们马上要接受一场“大检阅”——再过不到一周的时间,来自全省11个地市各工商部门的领导以及市场服务中心、部分农贸市场的老总,共150余人,要来参观这两家据说是“首批完全按照浙江省地方标准改造”的、有“样板和典型”之称的农贸市场。

  这两个改造完工的农贸市场,仅仅只是杭州市相关动作的开始。包括南肖埠、半山、古荡、下沙等在内的杭城另12家农贸市场,同为这次改造试点,相应的改造提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之中。与此同时,一场涉及范围更广的工程已经“整装待发”——斥资2000万,杭州市区所有配备营业执照的103家农贸市场,都将在3年内接受“手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杭州市民的面前。逛农贸市场再也不用换鞋了

  早上8点半,记者在浙大玉泉校区附近的东山弄社区寻找东山农贸市场。这个被指路大妈描述得“毛干净、舒心”的市场,硬是让记者找了十多分钟。其实农贸市场就在眼面前,实在是因为它“长”得太像超市了而被记者错过。

  “搬进来的时候,我们经营户都觉得非常惊喜,农贸市场原来也可以‘整’成这样啊!”卖蔬菜的王大伯说自己称得上是“东山农贸市场的见证人”,最初还是马路市场的时候,他就已经在这儿卖菜了。“现在的变化真叫大啊,你可以去找附近的住户去问问”。

  王大伯的说法被西湖工商分局市场科副科长王太音证实。王太音告诉记者,告别了上世纪80年代的“马路时代”、90年代末的“大棚时代”,如今的东山农贸市场,已经可以用大步迈入“多媒体时代”来形容。

  走进大门,一个多媒体触摸屏就立在门口,除了相关的信息及产品介绍,经营户的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等,都可以用手指亲点查询。正对大门的墙上,高悬着一个电子屏,当天各个摊位的

食品安全等信息,全天滚动播放。设施上的完善还包括:地面是防滑防水的花岗岩火烧板;活禽区是一间间玻璃营业房,全部封闭式营业,顾客不直接接触活禽;水产区的活鱼全部用玻璃缸分隔开蓄养,空气增氧管直接接入玻璃缸内;鲜肉台面上铺的是白色聚乙烯塑料砧板;千岛湖水产、楼外楼等知名品牌专卖店进驻市场……

  “新市场当然好啊,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现在我逛这里,再也不用换家里的旧鞋出门了”,聊起现在的东山农贸市场,正在买菜的顾女士开心地说。

  有些乐趣超市是感觉不到的

  以往的农贸市场,往往与“脏、乱、差”这三个字联系在一起。脏——活鸡鸭进入菜场后,摊位前满地的鸡鸭粪便、羽毛。碰上雨天,黑糊糊的地面又湿又滑,脚都踩不下去。乱——农贸市场外停车乱,里面的农副产品堆放乱,市场内的管理也乱。差——商品质量不过关,经营户的服务态度差强人意。

  “我和老婆结婚3年了,去农贸市场的次数大概不超过5次,要买菜?上超市!”从事IT业的钱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都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装着“七件事”的菜篮子是拎往超市,还是往农贸市场去,两个不同的方向指的是两个场所不同的购物环境、服务和产品质量。而超市,在这场较量中,以更好的环境和服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顾客群。

  “农贸市场到底该往哪里走?是逐步被改造成超市,还是在发展中自我提升?”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来,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虽然超市的优点有目共睹,但是与超市相比,农贸市场同样也有不可比拟的长处。按照50多岁汪大妈的说法,农贸市场里“东西新鲜,挑选余地也大,买任何一样农副产品,都有七八个甚至十多个摊位,你可以货比三家,而且还能讨价还价,多有乐趣啊!再说了,人多的时候,付款也不用排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多干脆利落!”西湖工商分局的王太音认为,除此之外,农贸市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它往往设在小区附近或里面,离老百姓的生活很近很近。因此,我们肩负的责任也就更重”。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