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破万亿美元 学者指未必是好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2:20 中国新闻网

  

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破万亿美元学者指未必是好事

  中国外汇储备已经一举跨过万亿美元大关。中新社发 井韦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香港十一月八日电(记者齐彬)中国外汇储备已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雄踞世界第一。不过此间学者大多认为,持有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成本巨大,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也未必是好事,必须寻求相应的配套措施。

  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经济分析主管黄益平认为,中国外汇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出口大幅增长带来的大量贸易顺差、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吸引大量海外直接投资,以及

人民币升值憧憬吸引更多热钱流入。

  黄益平相信,大量资金流入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同时由于

人民币汇率机制缺乏灵活性,中国央行不得不把大量流入的外汇买下来,这样就给市场注入了人民币的流动性。而流动性的过剩会将资金价格压得很低,进而刺激投资,在投资选择不多的情况下,资金就会流向
房地产
市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早前也表示,巨大的外汇储备已经导致货币供应量飙升,引发过度投资。经济学家预测,如果经济政策没有重大变化,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到二零一零年中国外汇储备会达到二万亿美元。黄益平认为,要降低流动性,一方面要大幅增加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灵活性,同时要改变目前国民储蓄率过高的情况,人民银行也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调整。

  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同样认为,外汇流入导致流动性泛滥,推高股市和楼市,虽然目前问题不大,但长此以往会很严重。针对有学者建议中国扩大对外投资以减少外汇储备,梁红反问,国内投资回报率如此之高,为什么要对外投资?因此就又回到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了,如果人民币汇率上升,国内企业认为国外的成本低,便会考虑对外投资。因此梁红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出口退税、增加内需等措施作用都不算大,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是最好办法。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及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指出,在人民币被低估的情况下,出口会出现结构性顺差,外商直接投资会更多流入,迅速增加外汇储备,这在某种程度上对经济有好处,但同时也助长了经济过热,同时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陶冬认为,针对经济过热、资本流动性过高等问题,中国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但真正有效的却是一些行政政策。上周中国央行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而是从非市场性的行政干预转向以市场为主导加强流动性管理。陶冬认为,要抹干过剩的流动性,还需要推出一系列的措施,如利率水平必须正常化。他相信在未来半年内,中国央行会再加息两次,每次幅度为二十七个基点。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