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挑战”公募基金定价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2:05 北京商报

  突然来临的钢铁股行情,令众多基金管理公司扼腕不已。因为,它们并没有在这波行情中获得太多的收益。最近公布的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季报显示,在钢铁股行情中的领头羊鞍钢股份宝钢股份中,国内公募基金的身影已经从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消失。

  业内担心,踏不上行情、定不准价的国内公募基金们,有可能从此丧失对A股的话语权。

  QFII大赚“利市”

  与公募基金踏空相对应的是,以花旗、高盛、

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等为首的QFII们却一路高歌猛进。宝钢股份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显示,QFII占据了其中的五席,占流通股比例的12%。

  在鞍钢股份上的持股比例则更高,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除中国人寿保险产品、红塔证券分别持有3.29%和3.10%外,其余股东均为QFII机构,持股比例超过20%。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金融股上。今年8月至11月期间,招商银行从7.5元启动,一路上涨至11.5元,涨幅近60%。而同期,在招商银行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仅有银华优质增长和嘉实主题精选两只开放式基金。QFII与国内基金的持股比为5∶2,而两者的入市资金规模却是1∶10。

  这意味着,QFII在寻求盈利方面,资金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国内基金。

  吃不准行情 就没有定价权

  中证投资分析师徐辉认为,在对宝钢、鞍钢的投资上,300多只境内基金竟然没有对这两只钢铁股进行投资,这里面有多种因素,主要是境内基金对企业经营前景在认识上和境外机构有差距。

  徐辉指出,早在去年9月份,鞍钢股价仅4元的时候,境外机构麦格理就在报告中认为,其2006年收益将达到1.2元,并将估价提高到8元——而当时,境内主流研究机构报告均认为其收益仅有0.6到0.7元。

  徐辉认为,从上述可以总结出两个原因:一是国内基金看不准行业前景,定不准价值何在,也由此丧失了在定价权上的主导地位;二是别人不买,我也不买的从众心理。从这一点讲,规模数十倍于QFII的公募基金接近丧失A股定价权的边缘。

  QFII挤占最优资产

  数据显示,QFII今年三季度末进入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的持股市值为237.05亿元人民币,比二季度末的201.01亿元提高了17.93%,即使考虑到上证综合指数今年第三季度累计上涨4.80%的因素,QFII的增仓比例也在13%以上。

  QFII的十大重仓股包括:招商银行、宝钢股份、鞍钢股份、上海机场万科A中兴通讯浦发银行燕京啤酒宇通客车S青岛啤。其中,在宇通客车上的增仓行为最为典型,屡屡挑战20%的持仓警戒线。

  在这些QFII重仓股的十大流通股东里,境内公募基金的面孔却急剧减少。除宝钢股份、鞍钢股份外,上港集箱、万科A、招商银行、宇通客车上也出现类似情况。经过几年腾挪,国内公募基金基本被挤出这些优质个股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

  徐辉认为,尽管QFII规模只有境内公募基金的一成,但其抢占最优资产的速度和效率却非常高,这点值得人们深刻反思。

 张景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