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转变增长方式迈出新步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 16:22 新华网

  编者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六大原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环节,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要求,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道路上迈进了先行者之列。今年以来,在上海的各项经济运行指标中,经济总量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和投资增幅同比回落的现象,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趋稳、结构趋优、效益趋高、民生趋好”的态势。经济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传统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在悄然改变,上海正在向效益拉动型增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思路转变:由投资拉动型粗放式增长转向效益拉动型集约式增长

  “在6340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内,生活着1700万常住人口,产生2万亿元工业总产值、1万亿元GDP和4000多亿元财政收入,上海无法不走节约型、集约型发展之路。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将无以为继。”上海市一位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在多个场合如是说。

  现实逼着思路变。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思路和节约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体现。通过对这一确定上海“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总体规划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窥见上海发展思路转变的轨迹。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已被列为上海“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

  循环经济这种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化,同时致力于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保护资源与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改变以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实现向资源、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集约增长方式转变。

  上海希望通过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确保到2010年达到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指标,这些指标为上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划出了一道红线。

  ──其次,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升级产业结构也成为上海“十一五”期间提升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三高”特点,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通过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旅游、文化、传媒、信息等市场潜力大、能耗低的新兴服务业,可以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二、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而先进制造业作为制造业体系中的高端环节,也是造就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硬件基础。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的一位经济学专家说,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这两个高附加值产业,对上海“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发展将发挥双轮驱动作用,而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有助于上海实现从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向效益拉动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措施适当:寻找效益型增长方式新航向

  思路引导措施变。自去年以来,上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进程。

  ———举措之一是发展循环经济,量化指标先行。

  2005年10月,全国首创的为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量化指标的《上海工业区循环经济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出台。循环经济作为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经济运行方式,对它的评价应涵盖经济效益、资源节约和生态建设三方面内容。《指南》评价体系分六大类30个分指标,分别是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物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每个大类指标下又设立了若干分指标和相应的参考值,根据与参考值的高低比较,得分从0至90分不等。

  这一《指南》推行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上海化学工业区,今年上半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仅为1.2吨标准煤,不到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的1/2;万元产值废气排放量为4.6万立方米,不到同行业平均数的1/3;废水排放量只有规划量的1/10。

  “我们招商不唯钱,而是优先考虑企业之间在循环产业链上的匹配程度。目前几十家知名企业入园,也正是看中了园区节能降耗的循环理念。”上海化工区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余亮茹说。

  在上海化工区,没有完全废弃的能源,只有不够先进的技术。蒸汽是化工企业常见的“废物”,但在这里则被收集起来用于发电,不仅避免了直接排放产生的热污染,且每年还能额外生成20多万度电。固体垃圾同样可以“榨干”能量,世界一流的“焚烧装置热利用”项目刚刚建成投产,通过回收热能,每年可产生蒸汽23万吨,加入化工区的能源循环链中。

  更大的节能之道还在于产业“一体化”布局。上海化工区集中建设了热电联供、工业气体、污水处理厂、废物焚烧炉等公用工程体系,实现生产配套、废物处理和物流储运等公用设施资源共享。据测算,仅此一项,比各企业单独配套,要节能省耗约30%。

  ———举措之二是引进投资项目,环保部门拥有更大发言权。

  今年8月16日,上海市政府发布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意见,赋予环保部门在引进投资项目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提高了引资的环境准入门槛。

  ———举措之三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上海在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同时,并没有放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在闸北、嘉定等新老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已显雏形。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排头兵地位的浦东新区,今年1~7月所有产业中,第二产业的投资降幅最大,投资同比下降27.4%。然而,投资的下降并没有阻碍浦东经济发展的车轮,其经济增长总量和财政收入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比增长速度更为重要的,是经济的“健康程度”更趋好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不断加大。据统计,上半年浦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6%,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浦东国际机场货物运输量同比增长18.2%。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在浦东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居功至伟。

  成果初显:投资下降,效益上升,民生向好

  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趋稳、结构趋优、效益趋高”的喜人势头。

  今年1至8月,上海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206.62亿元,同比增长7%,继续保持一位数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1个百分点,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17.5个百分点,居全国末位。从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龙头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投资增幅的回落并没有妨碍上海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反而呈现出“结构趋优、效益趋高、民生趋好”的特点,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十一五”良好开局奠定了扎实基础。

  上海今年前三季度GDP达到7359.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4%,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594.31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3723.49亿元,增长12%。上海经济平稳有序增长态势得到进一步稳固,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基本都能达到年初预期目标。

  分析数据构成人们便会发现,如今上海经济已初露三大亮点:

  一是产业结构趋优,服务型经济发展明显加快。服务业增长速度由一季度10.6%提高到前三季度12.1%,与第二产业增速的落差由3.7个百分点缩小到了0.5个百分点,特别是代表现代服务业方向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增长速度在服务业中居前。

  二是“三驾马车”的需求动力进一步趋于均衡,消费拉动作用增强,投资拉动保持平稳,出口拉动快中有降。其中,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作用最为抢眼。前三季度,消费表现最亮,以同比13.1%的增长速度创下8年来的新高点,表明上海经济增长内在活力正在不断加强;上海口岸进出口也以平均每个季度超过1000亿美元的高速度持续发展,前三个季度进出口总值达312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

  三是在经济发展呈现“结构趋优、效益趋高”特征的同时,上海明显呈现出“民生趋好”的和谐增长态势。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海市城乡居民收入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1元,同比增长10.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702元,增长10.1%。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就业岗位64.96万个,其中非农就业岗位超过11.8万个。(陈旭东 徐寿松)

  来源:半月谈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