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盟到非洲 中国外贸迎来更晴朗更开阔的天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 13:54 中国新闻网

  秋冬交替之际,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不仅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外经贸更晴朗更开阔的天空,也是对西方“围攻”的无声回击。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秋冬交替之际,正当一些西方国家在世贸组织“围攻”中国的时候,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11月初适时相继举办。“两会”不仅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外经贸更晴朗更开阔的天空,也是对西方“围攻”的无声回击。

  称西方一些国家“围攻”中国,确是事出有因。近一阶段,西方国家对来自中国的

纺织品、鞋、打火机等商品频频发起反倾销。在自身设置越来越多贸易壁垒的同时,日前美国、欧盟、加拿大反而指责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设置贸易壁垒。据悉,世贸组织已设立专家组听取欧美投诉。另外,西方对其与华贸易逆差问题、
人民币汇率
问题、中国反盗版力度问题也一直是喋喋不休地指责。

  “围攻”显示出西方贸易环境正在趋于恶化,中西方进行一场贸易“口水战”似乎难以避免。相形之下,中国与东盟和非洲分别举办的“两会”显然来得正是时候,来得更实惠。

  实惠是由“两会”空前的参会企业规模所保证的。博览会中共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企业和机构参加,展区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在峰会框架下举办的中非企业家大会上,有1500多名中非企业代表参与洽谈交流。

  实惠主要体现在“两会”取得的经贸成果上。博览会贸易成交总额12.7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0.2%;峰会框架下,非洲政府和企业与11家中方企业签署14项总金额约19亿美元的商务合同和协议。

  实惠映射出参会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与前两届博览会相比,东盟国家的参展商品正从传统的农产品、原料性产品和一些轻工工艺品向家具建材、机械设备、电子信息和电子电器以及服装纺织品等转移,而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的产品也从过去的机电产品发展演变为汽车、建材和机床;中非双方合作也从传统的农业、医疗、资源开发等领域向旅游、金融、电信等领域扩展,以培养新的贸易增长点。

  实惠将使更多国内外人士“看多”中国外经贸的前景。中国与东盟决定于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迄今为止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00年,中非贸易额为106亿美元,2005年已经达到398亿美元,每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中方领导人在论坛上宣布将力争到2010年使中非贸易达到1000亿美元。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时报 有删节 作者:周剑初)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