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款车型实际油耗公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 00:16 每日新报

  汽车油耗已成为消费者越来越关心的技术指标,但以往人们只能从汽车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在产品宣传材料上得到似是而非的油耗信息,而今后我们可以得到更可靠和客观的数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对去年7月以来新许可的轿车产品燃料消耗量测试数据进行汇总和核实后,近日第一次对社会公开发布了《乘用车燃油消耗量(第一批)》。本次发布的数据共涉及34个企业409个车型。

  油耗数据到底该信谁?

  同一款车,厂家公布的90公里等速油耗是百公里小于等于5.5升,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百公里油耗综合值是7.8升,到底该相信谁的啊?国家发改委发布了409个车型的汽车油耗数据,再次让油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长期以来,国内汽车企业公布车型油耗都是等速油耗,通俗地说,就是按照特定的温度、风向、风速等客观环境要求,使车辆在平坦路面或在底盘测功机上保持等速,然后通过专业方法计算出来的。

  由于不同车速的等速行驶百公里油耗是不同的,所以测试时厂商会选择油耗最低的车速,有些车测的是60公里/小时等速,有些是90公里/小时等速。如此测算,3.0升的中高级车百公里油耗也在7升上下,许多

中级车百公里油耗6升更是不在话下。可问题是,在实际驾驶过程中,恐怕一辈子都不可能跑出如此优异的成绩。因此,等速油耗等同于理论油耗,对消费者来说借鉴意义很小。

  据发改委介绍,此次公布的油耗数据是由国家授权的检测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233-2003)对3.5t以下的汽车产品进行试验后得到的结果,也就是车辆在统一的综合测试循环下运行的油耗。由于测试循环模拟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车速、阻力等各种情况,试验结果更能客观反映产品实际的技术状况。当然,影响汽车实际使用油耗的因素较为复杂,驾驶行为、道路、车辆状况、燃料等仍会导致与新车在标准测试循环下的油耗存在偏差。

  事实上,在今年8月,测试数据已经在网上流传,官方测出的实际油耗与厂家提供的油耗相差甚大,最高的多出4L,更多的是2L—3L,以目前的油价计算,这意味着消费者每年花费的油钱比厂家鼓吹的多出上千元。

  部分车型油耗接近“上限”

  此次发改委公布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第一批)》中,还注明了各款车燃料消耗量的“标准限值”。根据我国刚刚实施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限值是根据国家标准和汽车自重而得出的一款车的允许油耗上限,从去年7月1日起,我国新认证车都必须满足政策中所规定的第一阶段的限值。

  令人放心的是,在此次公布的409个车型中,所有车型的实际油耗均能满足“标准限值”。不过,有一件事仍值得关注,这就是像克莱斯勒等少部分车型实际油耗已非常接近上限。即将上市的克莱斯勒300C2.7L的实际油耗为12.34/百公里,与12.6/百公里的上限也非常接近;此外部分哈飞轿车以及宝来的部分车型实际油耗与“标准限值”也非常接近。

  对此,业界人士认为,实际油耗接近“标准限值”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发动机技术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车辆本身的电子设备较多导致的油耗偏高。

  产品销售要配油耗标志

  汽车燃料经济性不仅是产品主要的技术性能,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对汽车产品实施管理的重点领域。在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标准基础上,我国还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04),《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也在今年制定完成,这些标准对提高汽车产品的燃料经济性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作为产品准入的限定要求,也可以此为依据实施对汽车产品的奖惩财税政策,引导节能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据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油耗的公示制度通过政府向社会公布客观规范的数据信息,便于消费者选择更节能的产品,从而促进企业的节能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

  为此,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建立汽车产品油耗公示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相关的研究。这次新产品油耗数据的公布也是建立实施公示制度的一次实践。

  据了解,今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公布更多车型的油耗数据,并研究实行生产企业在所销售的每一产品上配发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志,按规定格式和要求标示与公布数据一致的汽车燃料消耗量数值及相关信息,承担为消费者提供客观信息的责任。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