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里开辟矿区资源转型新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 09:2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王永群

  朔里镇是个典型的煤镇,几十年来该镇因矿而起、因矿而兴。按现有的生产规模计算,再过10年,矿区将被纳入“资源枯竭型矿区”行列。然而,记者在朔里采访时发现,塌陷矿区变成了良田,还发展高岭土矿产资源的开采与综合加工。吃了几十年“煤饭”的朔里提前站在转型拐点上,正开辟一条矿区资源转型的新路。

  观念转型:朔里“新生”

  朔里矿是全国最早一批引进综采项目的矿井,技术与管理均处于行业前列。也正因为如此,朔里矿比其他煤矿更早地意识到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第七次党代会上,朔里矿首次提出“二次创业”的目标: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抓好高岭土规模化开采、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文化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实现职工收入、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经济增长质量、矿区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等。这些战略是该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转折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观念上,朔里以人为本,坚持量力而行和建管并举的原则,扎实开展群众

性文化体育活动,使职工群众娱乐身心、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引导广大职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推进立体型文明创建的深入广泛开展,使矿区环境有新改善,职工精神面貌有新的改变。

  “十一五”期间,朔里矿将以改革为主线,在分配制度上,积极推进全员动态考核工作。工资分配向效率高和效益好的单位倾斜,向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向一线和贡献大的人员倾斜,提高工资的激励效能。在劳动用工制度上,逐步建立和完善职工动态转换的竞争激励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利用灵活的分配机制,引导其他岗位的人员充实到采掘一线。同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

  产业转型:煤镇“漂白”

  客观上看,朔里矿发展的35年,也是中国煤炭产业发生急剧变化的35年。从行业角度看,多年来,煤炭行业从区域整体密集开发、产业粗放式发展逐渐转换到集约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从企业发展历程上看,经过几十年的沉淀,朔里矿从最初的生产积累升级到内外兼修,结构调整拥有深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朔里矿飞速发展的态势,折射出朔里人超前的意识和紧迫感。作为淮北矿业集团最早一批建成投产的煤矿之一,这种优越条件既可以成为谋求更大发展的条件,也可以成为朔里矿升级改造的绊脚石。

  为此,决策者将目光越过了单一的煤炭产业,投向高岭土、建材与

化工这三大替代与接续产业。目前,朔里矿高岭土已探明储量有5700万吨。未来3年内,在煤炭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朔里矿将加大转型力度,按照市场需求,合理组织煤炭和高岭土生产,规划2008年高岭土达到50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延长高岭土资源的产业链,在建材与化工方面争取有所突破。与此同时,朔里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推动煤炭与高岭土产业组合发展,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