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为何大量向鄂尔多斯聚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 09:29 中国经济时报

  ■探密“鄂尔多斯现象”调查之二■本报记者张娜尚志新张巧平支斌

  在来鄂尔多斯市之前,就听说这里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10亿元以下的投资项目在这个地方居然算不上大投资,甚至10几个亿的项目有时也被一些“门槛”挡住,进不了这个城市。其中,令许多投资人头痛的高门槛是:投资能源、重化工项目必须达到50%以上的就地转化率方可准入;在这里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无论投资规模多大、效益多好,都被拒之门外。

  鄂尔多斯市发改委主任潘志峰告诉记者,鄂尔多斯市去年砍掉了11个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总金额高达数十亿。

  但是,让许多城市的“掌门人”既羡慕又不解的是,鄂市对引资项目设置如此之高的“门槛”,却仍然挡不住大额资金源源不断地向这里涌入、聚集,甚至他们去年的协议签约金额已经超过了国内的少数省份当年全省的投资总额。

  记者在鄂尔多斯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上看到:“十五”期间,鄂尔多斯市累计引进自治区以外的资金40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分别比“九五”增长了7倍和1.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为930亿元,年均增长51.9%;神华煤制油、达电三期和四期、国华准电、鄂尔多斯硅电联产、伊化甲醇、亿利PVC等一批大项目在这里已经“安营扎寨”了。

  这种现象如果发生在江、浙、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可能不足为奇,可它发生在一个地级市,而且还处在西部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地区,这着实让记者们感到“意外”。到底是什么魔力让那些投资者们如此“痴情”呢?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一行3人,为此专程奔赴鄂尔多斯市进行实地调查采访。

  资源富集发展空间广阔

  在鄂尔多斯市采访时,一位老百姓告诉记者,“我们这里随地刨个坑就能挖出煤、挖出气来。”

  他的话虽有些夸张,但煤气资源丰富却是当地的实际。“这里的煤炭资源不仅品种全、储量大而且质量好”,接受访问的鄂尔多斯市商务局副局长乌哈图告诉本报记者:“各类可供工业开采的矿产就有33种之多,已探明煤炭储量1496亿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6、内蒙古自治区的1/2。如果计算到地下1500米处,总储量约1万亿吨。其中,优质环保的动力煤具有高发热量、低灰、低磷、低硫的特点。”

  记者从勘探部门了解到,鄂尔多斯市有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70%的土地下面都蕴藏着煤炭资源,该市是我国西部少有的资源富集区。

  根据国家油品的供应形势,预计未来10到15年内,中国煤炭生产的油品将至少达到6000万吨/年。鄂市境内的煤种互补性强,是最为理想的煤液化产业资源。因此,国家大型煤制油项目早已在此落户。

  据了解,目前勘探表明,陕、甘、宁、晋、蒙五省区盆地天然气总储量为11.14万亿立方米。其中,鄂尔多斯市盆地天然气占总储量的41%。2005年,天然气产量达到38.6亿立方米。当地人喜欢把鄂尔多斯盆地誉为“聚宝盆”。仅天然气一种资源,在这个盆地内就“长”出了长庆、榆林、乌审、大牛地、苏里格等5个大气田。其中,苏里格气田是我国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天然气储量达到7000亿立方米以上,已列入世界知名气田之列。乌哈图高兴地告诉记者,“富集的天然气资源,为鄂尔多斯天然气化工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鄂尔多斯市还蕴藏着天然碱、芒硝、食盐、硫磺、泥炭等丰富的化工资源,其中天然碱储量6000万吨、食盐1000万吨、芒硝总储量70亿吨。

  具有能源资源优势的鄂尔多斯市,扮演着国家能源、重工业、原材料基地的重要角色。就在我国能源重化工产业布局和产业分工大洗牌已经全面展开的关键时期,精明的鄂尔多斯人开始构筑地区竞争新优势:依托煤炭、天然气两大“王牌”资源,重点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产业,并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使能源重化工产业成为当地又一重要经济支撑点。

  今天的鄂尔多斯人已经认识到,煤不仅仅是一种燃料,更是一种宝贵的工业原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它的附加值将会不断放大。

  “现在我们挖煤就不像以前那样直接燃烧掉,而是通过高科技将其中有用的物质全部提取出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鄂尔多斯市市委书记云峰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一吨褐煤挖出来直接卖掉只赚几十块钱,但把它转化后,一吨褐煤可以提取一公斤锗,而一公斤锗的价值高达一万多元。”

  鄂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李世镕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我们已经着手在沿黄河、无定河、乌兰木伦河流域建设:大路—棋盘井—树林召—纳林河四个特大型重化工基地;建设蒙西—乌审召—乌兰木伦—独贵塔拉—上海庙五个重化工基地。铁路、高速公路、管道、给水、排水、资源、通讯、城市、服务这九个方面大的配套也同步跟进。通过九大配套,九大基地(园区)开发和建设,会使鄂尔多斯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具有影响力的能源重化工产业基地,为投资商搭建了一个大舞台。”

  李世镕还透露,为此我们计划到2010年,建成2亿吨以上煤炭、1500千瓦以上电力装机、1000万吨以上重化工产品生产力。

  “鄂尔多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能源重化工工业,并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效益优势是大有可为的。”鄂尔多斯市发改委主任潘志峰很有信心地告诉本报记者。

  高门槛也给跨得进来的投资者创造了获得长远利益的环境

  “现在很多项目并不是想进来就能进得来的,鄂市在引资项目的选择上以效益和环境为原则,严格项目的准入条件,对来鄂市投资的能源、化工企业达不到零排放标准的不予审批,杜绝各类污染重、耗能高、生产工艺落后的项目上马。”潘志峰说。

  对引进的项目,鄂尔多斯市抬高了门槛,重新筛选,停建了电石、铁合金等多个项目,在已经签订的数十个引进项目中,砍掉了11个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涉及投资数十亿元。鄂市采取“关小、上大”的原则,关闭了一大批生产方式落后,粗放开采的小煤矿。

  “我们现在早已不像过去那样盲目吸引投资,而是挑那些能耗低、污染低、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进入鄂尔多斯市。”云峰对记者说,今后鄂尔多斯市将不再是输送低端能源产品的基地,凡是前来投资的能源、重化工项目,其就地转化率都要达到50%以上,即能生产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具有“国际化、大型化、一体化”特点的重化工项目在这里就特别受欢迎,就会受到鄂市政府全力支持与配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正在规划中的准格尔旗大路煤化工园区,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采用了以前鄂尔多斯市从未涉及的“一体化”的建设理念,通过对园区内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的整合,将园区建成专业集成、投资集中、效益节约的绿色环保化工业园区。园区计划总投资800亿元人民币,占地30平方公里,预计2025年全部建设投产,年转化煤炭2000万吨。整体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以煤制烯烃项目为核心,二期以煤制油项目为核心。目前,正在完成合资公司的设立和煤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工作。园区全部建成后,年生产总值预计可达到300亿元,年利税可达到100亿元。

  这种设计模式可能成为未来鄂市能源重化工企业建设的方向,云峰认为,“实施循环发展战略是提高鄂市产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因此要非常注重资源的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将能源重化工产业构筑在高科技、高效益、高度集约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长周期的高速增长。”

  通常情况下,发展能源重化工工业都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记者也曾走访过一些“煤城”无一例外都是“粉尘漫天飞”,戴上口罩,在周边走上500米,白口罩就会变成灰口罩。然而在鄂尔多斯市,记者驱车从东胜区、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杭锦旗、棋盘井、蒙西镇等旗区一路走下来,并没有看到烟囱林立、黑烟滚滚。相反,一路感受着蓝天、白云、灿烂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

  位于鄂市蒙西镇蒙西高新技术园区以周边丰富价廉的资源为依托,依照“配套关联、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产业定位选择招商项目,编制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链条的连接,在各企业间形成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的大循环经济圈。

  记者进入蒙西高新技术园区时,为眼前的一切感到吃惊:大道平坦,绿树成林,鲜花满园,真不敢相信这里曾经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更不可思议的是掩映在绿树丛中那些五颜六色的建筑竟然是煤化工,煤制油这类“高污染”却没有任何污染的工厂。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综合管理局副局长王海燕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蒙西工业园已逐步建立起以煤矸石、粉煤灰、焦炉煤气、窑尾废气等废弃物为原料的产业链,使园区项目形成高度关联的产业链,既提高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同时,通过产业链形成闭合物质流系统,还实现了固体的零排放,进而改善和保护了生态环境。”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进驻工业园区,如神华蒙西煤化、北方联合电力、蒙西发电厂等大项目、好项目已相继落地生根。

  神华蒙西煤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70万吨捣固焦项目,年产1.5亿立方煤气,由过去的对空排放现用作高岭粉体公司作燃料,实现了无污染;同时,又得到了蒙西自备电厂发电,年可增收入2000多万元。电厂和高岭土厂也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吨高岭土降低生产成本400元,年可增收400万元。每度发电成本降低0.02元,年可增收600万元。企业之间实现了“双赢”目标。

  记者在相关资料上看到,截止到2006年7月底,鄂尔多斯市各开发区共入住企业363户,其中引进大企业大集团19户;完成工业增加值53.2亿元,同比增长39.58%;实现销售收入101.7亿元,同比增长27.96%;实现利润总额达14.98亿元,同比增长38.93%。

  “软硬兼施”为落地项目实现大发展鸣锣开道

  “5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整合资源、政策、人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扩大经济总量,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能源、电力、化工、生物制药等产业基地,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呈健康快速发展态势。”云峰说,鄂尔多斯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并正在加速前进。

  李世镕告诉记者,2003年鄂市经济总量名列自治区前三甲,与呼和浩特、包头一并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三个火车头”;2004年,在西部145个地级市中,全市经济总量进入前15位,跻身西部强市之林,成为西部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2005年,全市GDP总量突破594亿元,同比增长29.9%,增速居全自治区第一位。

  记者在鄂市新印发的《记忆“十五”》上看到,“十五”以来,鄂尔多斯累计实现GDP为1586亿元,是“九五”累计完成数的3倍,是1949年至2000年51年总和的2倍;GDP年均增长速度(现价)达到29.7%,比“九五”平均增速快5.0个百分点,比“八五”平均增速快2.4个百分点。“十五”末,人均GDP近5000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日均创造价值(增加值)是5年前的3倍,相当于1955年一年创造的价值。

  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立体交通网,让投资者进得来出得去。鄂尔多斯市与呼、包二市毗邻,互为犄角,相互间距离不超过200公里,距离北京和二连口岸均只有800公里。公路、铁路、航空网密布,交通非常便利。

  截止到2005年末,鄂市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了14010公里,公路密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16.1公里,其中黑色公路达到了5108公里。

  “十五”期间,鄂市公路建设完成总投资共103.2亿元,是“九五”的136%,建设里程8324公里,新增公路里程3500公里,是“九五”的132%和86%。2005年,投资19.5亿元,续建设“呼准铁路”、“东乌铁路”,两项工程完工后,全市铁路里程预计达到700多公里。在公路、铁路建设突飞猛进的同时,又投资1.53亿元建设“鄂尔多斯机场”,不久将形成空中、地面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此外,鄂市正在构筑大通道。建设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物流大通道,把基地资源、物流、港口、码头、沿海产品运输大通道一条龙统筹规划建设,促进通道建设与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相互适应、相互推动。

  鄂尔多斯人不仅仅在硬环境建设上下功夫,在软环境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为让投资者搭上直通车,鄂市政府还组建了投资者服务中心、投资投诉举报中心和投资信息咨询中心,实行“一厅式”审批,“一站式”受理和“一条龙”服务。

  不仅如此,政府还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承包责任制,全程服务,追踪落实,意向项目抓合同、合同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扩建、关联项目抓配套,成为投资者的“保护神”。

  乌哈图对记者说,鄂市相关部门正加大对神华煤液化项目、鄂尔多斯集团硅电联营项目、神华万利一井技改项目、山东久泰二甲醚项目、内蒙古博源联合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天然气制甲醇项目、香港海粤电力投资公司的煤电联营项目、达电四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

  几年来,鄂尔多斯市先后制定出台了《鄂尔多斯市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和《鄂尔多斯引进国内资金和利用外资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办法》,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

  潘志峰说,“市委书记、市长的大门永远对投资者开放,而且各个部门也必须是这样做,全力为来鄂的投资商提供最高效的服务。”

  采访中,乌哈图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来自台州的胡老板曾在杭锦旗的巴拉贡搞过一个称之为精细化工的项目,这个项目是他自己的科研成果,胡老板跑过全国很多地方感觉都不行,他来到鄂尔多斯并决定在此投资。项目活动期间,因为重感冒,胡老板病倒在杭锦旗的一家宾馆。当地镇书记、镇长等领导得知情况后,立即带着医生和营养品前去探望,这一细微举动让病中的胡老板特别感动。他说:“万万没有想到,在内蒙古,在鄂尔多斯还有那么多人关心我,鄂尔多斯市的领导专门来看我,当家人一样看待。”

  很多类似胡老板这样的投资者来到这里,感觉到鄂尔多斯人很亲,很重视他们。乌哈图说,我们一直注重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氛围,让投资者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聚集资金促“三化”互动

  接受访问的专家们认为,大量资金的不断涌入,实际是大大拉动了鄂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必然加速鄂市工业化进程。

  记者在鄂尔多斯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五年来鄂市工业生产总量呈现大幅度上升之势,增长速度均在两位数,而且逐年加快。2001年到2005年,鄂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分别为90亿元,105亿元,131亿元,176亿元,247亿元,年均增速为25.6%。五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40亿元,同比增长53.4%,产销率达到99.2%。特别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出现“利润高增、普增”的大好格局。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73亿元,比2000年增长8.5倍;实现税金37亿元,比2000年增长2.8倍。

  2005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3个,完成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占全市GDP的52.5%。与此同时,工业的长足发展,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容量和服务空间,同时也加速了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而大批外来企业到这里投资建厂,也带动大旅游,大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鄂尔多斯市“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三化的大发展。

  “鄂尔多斯现象”是否是不该发生的故事

  针对大量资金纷纷抢滩鄂尔多斯市这片热土,有人概括为“鄂尔多斯现象”。来过鄂市的专家们普遍认为“鄂尔多斯现象”的出现十分正常。他们的理由是:虽然我国能源产量屡创新高,但能源供给仍然赶不上能源消费。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能源资源有限,常规能源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10.7%,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称之谓匮乏一点也不过分。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西部地区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又恰恰是能源资源强消耗阶段。特别是当前,在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全球能源价格的节节攀升、资源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争夺的焦点的情况下,哪里有资源、哪里必然会成为投资者追逐的热点,而鄂尔多斯恰恰就是这样一个资源富集的地区。

  另外,他们认为,虽然鄂市对引进的项目提出了更高的环境和能耗要求,但这些“高门槛”的设置并不是盲目的。面对全国普遍存在的投资过热,导致出现生态环境压力巨大的情况,在权衡高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利害后,鄂尔多斯市果断引进了循环经济概念,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目标,灵活运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的4R原则,把一些废气、废渣转化成新能源进行再利用,从源头上降低了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率大大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做法与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正好相符合。从引项目到选项目,鄂尔多斯市的决策者们以“大丈夫断腕”的魄力,遵循“关小、上大”、“宁缺毋滥”的原则,正体现了他们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理性与成熟。

  专家们还特别指出,像这样凭借资源优势、既有发展前景、投资又上规模,而且对废弃物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工业生产零排放的地区,他们不应该成为

宏观调控的目标,因为这类地区的所谓热是客观必然,不仅不应该限制,还应该加以鼓励和扶持。

  经济学家认为,资金流动遵循趋利避害原则,它永远朝着资本回报率高、可以永续经营的地方流动,鄂尔多斯市恰恰就是这样一块资金聚集的洼地。因此,投资者们的“痴情”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正确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