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合作破解多哈“休眠”之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 08:44 经济参考报

  “多哈”回合谈判进入“休眠”,意味着区域性经贸组织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各国的贸易政策或者迈向更大的自由化、或者陷入更强烈的保护主义。一些专家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表示,中国应加快推进与东盟在经贸与投资领域合作朝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方向发展,规避多哈回合“搁浅”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成趋势

  广西社科院吴坚副研究员分析认为,尽管有一些海外媒体乐观地认为多哈回合谈判中止对中国外贸损失不大,但事实上,它对处于全球生产链最低端的每个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可谓深远。种种迹象表明,北美和欧盟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以后打着各种各样旗号对中国出口产品设立的贸易壁垒将有上升趋势。

  从本质上看,此次多哈谈判难以进行下去,体现了国际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的专家张国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哈回合“搁浅”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推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彼此猜忌的结果。它给世界经济发展套上了无形的“紧箍咒”,我国外贸发展所企盼的公平贸易规则将面临诸多考验。

  当前我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等各类贸易摩擦案件不断增多。专家认为,多哈回合“休眠”使中国外贸追求建立更加公平的贸易规则面临更多的障碍。因此,审慎处理和应对各种贸易摩擦和纠纷,将是中国外贸今后几年不得不花费更多精力对付的问题。

  加强与东盟合作提高谈判“话语权”

  在多边框架下无法解决的许多问题,通过双边或是区域途径却往往可以迎刃而解。从这个角度看,“方兴未艾”的区域贸易不失为全球化的一种有益补充,也是在多边贸易发展遇阻时的另一种选择。

  一些专家认为,按照目前经济发展速度和市场潜力,中国已被看作是同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等一样的自由贸易安排中心。多哈回合“休眠”后,我国应对地区贸易安排进行全方位战略考虑。扩大与东盟的合作,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做好铺垫,可以提高我们今后回到多边贸易谈判桌时的“话语权”。

  事实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但是我国开展的区域经济合作中进展最为顺利的板块,也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最为成功的案例。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副秘书长许宁宁说,中国与东盟长达15年的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自由贸易区预计在2010年如期建成,这说明中国比东盟其他的对话伙伴更为务实,更有效率。

  目前,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向东盟伸出“橄榄枝”,急于降低门槛与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加快扩大与东盟的合作有着现实的意义和长远的意义。

  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部分抵消贸易转移效应。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专家王震宇认为,在已结成自由贸易区的国家开办工厂是绕过对华贸易壁垒的一个有效办法。我们应把握时机,加紧对有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内容进行研究,选好对象,积极帮助我国企业“走出去”。

  中国扩大与东盟合作当用“巧力”

  在峰会期间公布的《中国-东盟名人小组报告》认为,在贸易、投资、金融和交通、能源合作、旅游等领域建立更加密切的经济联系将成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重点。中国和东盟应充分利用东盟一体化和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机遇,通过推进战略伙伴关系,共同为《多哈发展议程》作出贡献。

  第一, 双方应充分利用和扩大

中国经济增长和东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协力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效益。主要在生产基地、
供应链
、为经济活动提供服务和相互投资之间构建相互关联的经济网络。

  第二, 为加强双向投资合作,中国和东盟需要改善本地区的投资环境。随着两大经济体携手合作,有必要促进关于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的对话,建立共同信息交换平台,为中国和东盟的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各国的企业之间及政府与企业之间提供沟通渠道。

  第三, 随着中国和东盟经济联系和交通状况的改善,双方需要探讨促进跨边境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中国和东盟应该制定具体计划和项目,促进边境贸易和投资,使这些地区也能从双方正在建立的全面和实质性伙伴关系中获益。这将有助于缩小中国和东盟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中国-东盟名人小组成立于2005年4月,其成员由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从政界、学术界、文化界、经济界或商界各指定一位名人组成。


 本报记者 李嘉 黄玫 王英诚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