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今天“拯救芹菜”,明天拯救什么?(产经·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 00:09 人民网-市场报

  “拯救××”行动的新闻又见诸报端了!

  据报道(本报10月30日2版),陕西省的芹菜价格创了历史新低,批发价每公斤只卖0.12元。西安市阎良区及临潼区有的农民由于地里的芹菜卖不出去,又要赶着种植冬小麦,无奈地用旋耕机将地里的芹菜搅碎,埋到地下。在此状况下,陕西省烹饪协会发出了“多购一斤芹菜,拉菜农一把”的倡议,社会各界人士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今年夏天发生在河南等地的“拯救西瓜”行动,还有正在进行的“拯救芹菜”行动,都体现了社会的力量,爱心的确值得颂扬。但是,一再发生“拯救行动”,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还有多少不足?农民在迈向市场的路上还有多少盲点?政府的服务职能到位了吗?

  据报道,这次的“芹菜危机”主要原因与“西瓜危机”类似:农民信息不畅、芹菜种植面积翻番、上市时间集中、丰收增产、服务体系跟不上产业发展、运输计量收费、燃油涨价等。

  而笔者认为,“芹菜危机”只是局部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的具体表现。“头痛医头”,今天“拯救西瓜”,明天“拯救芹菜”,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现在全国许多地区都在搞

农业产业化,而规模化生产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在规模生产的起步阶段,风险主要来自于是否有与之配套的稳定的销售网络。农业产业化的“完整公式”应该是“产、供、销”一条龙,这几个环节和谐了,均衡搞好了,商品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一个生产周期才能顺利完成。特别是在目前的买方市场条件下,生产周期得以完成的主要因素不是生产,而是销售,产品应该“以销定产”。否则,就会出现产品积压。因为经济学告诉我们,一种稳定的大规模生产,一定要有一个同样稳定的销售网络。农产品比较其他产品而言,是个容易上规模的产品,销售网络更不容易及时配套,而鲜活农产品还存在易腐、重量大、价值低的问题,因而风险较大。

  这次的芹菜“危机”,主要发生在全国三大芹菜基地之一的西安市阎良区,这里的芹菜生产已成规模,而且今年种植面积翻番。但是据了解,这里的蔬菜销售部门却很少,只有一个阎良区武屯蔬菜专业合作社还比较正规,有138户农户入股,股金超过15万,有自己的运输车,其他的农户基本上都是被动地在等上门购菜。因此,阎良区“产、供、销”这条“龙”的“头”太大,而“尾”则太小,“龙尾”制约了“龙头”。

  “西瓜危机”已经让我们领教了“龙尾”制约“龙头”的厉害。在芹菜基地这种规模化生产的地方,更不应该出现“头”大“尾”小的现象。对于政府来讲,应加强为农民服务、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的意识,尤其是帮助农民走出只注重生产、忽视销售的误区,完善销售网络,增加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户的风险。只有这样,我们的各种“拯救行动”才会少点。

■ 王 兰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