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油价改革 换汤不换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14:51 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曹海东

  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更大的困难在于,当两大巨头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局面未打破之前,很难培养各种强有力的市场竞争者

  头痛医头

  10月24日,国际原油价格从77美元/桶下跌到58美元/桶,下跌幅度高达25%,受此影响,国内成品油的油价会不会下降,成为各界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

  原油是从地下或海底直接开采的未经处理的石油,原油开采出来后经过加工就成为成品油。

  目前,我国成品油价格变化由国家发改委把握,当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8%,发改委重新确定国内成品油的零售基准价。

  如果按照这种测算方法,我国国内油价必然下调,但目前仍没有动静。

  从1998年以来,我国已经进行过三次成品油价格改革。虽然每次都是要求与国际接轨,但是政府始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1998年政府出台《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提出实现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原则,2000年开始成品油参考新加坡市场的油价,从2001年开始,纽约、鹿特丹两地的油价也纳入参考范围。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我国还是按照此种方式进行调价,但是从2004年开始,随着油价的飙升,这个测算体系成为一个“摆设”。政府发觉如果按照制定的规则测算,其涨价的幅度将会“超出公众接受程度”,只好将测算后的数据“拦腰砍一截”。

  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家开始重新思考新的成品油价格改革。

  据悉,在设计此番改革方案时发改委价格司提出的

石油价格改革最终目标是由市场形成价格,近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石油定价机制。对此,发改委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油价适度挂钩,调整成品油调价边界条件,改进采价期的计算方法,允许社会加油站在国家规定的幅度范围自主定价,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的调控区间。

  这个改革计划在今年得到回应。3月26日,政府出台了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要求建立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的机制。其中,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开征引起广泛关注。

  最近,关于成品油价格改革即将有大动作的消息开始充斥媒体。

  本报获悉,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落实年初上报给国务院的改革方案。对照3月的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除了定价依据的变化外,其余并无差异。按照新方案,国内成品油定价将不再跟随三地市场成品油价格,改为随国际原油价格变化,根据成本加成法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

  和以前相比,国家信息中心石油问题专家牛犁说,新机制可以改变原油加工成成品油通常有一个月滞后期的弊端,调价频率将有所加快。

  但是从本质上,二者并无区别。跟踪原油的成本加成法,其推出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弥补炼油企业的亏损。该定价将原油到岸价格、到炼油厂的运费、每吨油的加工费用、税收、炼油厂的合理利润加在一起,最终算出出厂价,即成品油价格。

  但是不同炼油厂的运费、成本不同,“谁来提供数据,怎么确定合理利润”,这样政府将不得不再自己设定一个固定值。

  显然,政府依然没有放松成品油市场的价格管制,目前的油价改革方案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改革进退维谷

  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最大的困难在于,当两大巨头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局面未打破之前,很难培养各种强有力的市场竞争者。

  伴随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1998年,我国石油市场进行重组,中石油主要承担原油的勘探与生产,中石化主要承担炼油、成品油批零业务,中海油从事海上油气勘探。

  对于主要依靠进口原油的中石化来说,炼油企业为了不亏损必然要求涨出厂价,同时还名正言顺要补贴。

  2005年底,政府就补贴100亿元弥补中石化炼油企业亏损,而今年4月中石化公布的数据,炼油亏损才35亿元左右。

  对占据全国原油市场一半以上的中石油来说,2005年利润总额达1700多亿元,其中一个原因是中石油在国内开采原油所交纳的各种税费极低,去年

国际油价大涨中,中石油卖给炼油厂的价格却是“与国际接轨”。

  “中石油的利润相当于是国家变相补贴,一桶油在国内的开发成本也就是10美元左右,即使按照现在的国际油价60美元,中间还有50美元的利润!”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会长龚家龙说。

  不过,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一位专家认为,大家在看到这些的同时,还要看到石油开采的风险———30%开采成功率相当好,40%是英雄,50%就是英雄加机会。

  但是,这些天上掉下的馅饼,并不垂青中国这些支持市场化改革,试图在国内外“掘油”的民营企业。

  据了解,现在全国有六七家民营企业持有进口原油的牌照,但是

商务部实行了进口配额限制,有时,即使拿到牌照、拿到配额也很少让进口。更多时候,中石油、中石化直接购买他们手中的这些“用不上”的配额。据龚家龙估计,按工商注册记录,现在全国包括加油站在内的民营石油企业大概有1万家左右。

  去年资源价格研讨会期间,发改委价格司在改革的配套措施中,特别提及打破垄断———从上游勘探开发领域,到原油加工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同时提高资源税,开征石油企业特别收益金。

  除市场竞争主体难以形成外,我国的石油期货现货交易平台也很不健全。

  上月下旬,发改委在成都举办石油天然气价格培训班,有媒体报道国家新的石油价格定价体系中,将会考虑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油价。一位参加会议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的品种很少,“想归想,怎么可能纳入?”

  显然,这些阻力让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改革进退维谷。要想实现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映供求关系的改革目标,首先要解决市场在哪里的问题。要有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打破垄断),可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政府放松价格管制),可交易的市场平台(活跃的现货期货交易所),这几个前提,目前一个都不具备。

  (P1186372)

  ■链接

  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国际比较

  近30年来,世界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经历了从西方石油公司定价,到OPEC定价,再到由期货交易所以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的自由市场定价模式的转变,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体系,其定价机制也日趋成熟。

  全球范围主要的石油现货市场有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加勒比海市场、新加坡市场、美国市场五个。全球范围主要的石油期货市场有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以及最近连年兴起的东京工业品交易所。

  目前,世界各国国内市场成品油价格的形成机制主要是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和国家定价两种。经济比较发达,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完善的国家多采用市场竞争的方式;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多采用政府定价的形式。美国

  美国国内有两个代表性的成品油现货市场:一个是墨西哥湾和得克萨斯州地区;另一个是东海岸的油品消费地区。这两个市场的油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并随着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而波动。美国国内成品油销售价格也都是由市场决定。韩国韩国石油价格市场化进程和我国类似,经历了政府定价、与国际市场接轨和价格放开三个阶段。1994年开始,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先是建立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联动机制,然后建立与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并于1997年开始,石油价格完全市场化。日本日本的石油价格在1996年之前由政府严格控制,1996年后,石油市场逐渐开放,目前成品油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日本政府不再采取行政手段来控制市场价格。

  (摘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晓西“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

  

油价改革换汤不换药

  主管部门倾向于挂钩纽约、鹿特丹和新加坡三地,以原油价格为基准的“实时定价法则。”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董秀成表示,实时定价的话,最好最快的是隔日一次。这意味着国内油价可能隔日一变Phototex/图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