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保证公共支出当成为政府的法定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08:58 中国经济时报

  ■于德清

  据11月1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10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行的第三季度经济观察报告会上该中心平新乔教授抛出的一份报告颠覆了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对称的论调。这份名为《中国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趋势与公共管理成本》的报告指出2004年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就已达到3万亿已占到GDP的19%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力进行公共事业的支出。在这份报告中,还显示一些发达的地方公共开支和GDP比反而更低。

  很明显平新乔教授的这份报告,一下子撕下了地方政府身上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当前的公共用品不足的问题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关系,不过是很多地方政府为自己狡辩的台词。从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和预算外支出,成为当前我们财政体系中的灰色地带,隐藏着巨大的猫腻。这部分收入和支出不在当前法律体系之内,不在中央政府的监管范围之内,不在公众的视野之内,是明显的“三不管”,因而其征收和花销都只有地方政府说了算。也因此,其征收和开支,会打上强烈的长官意志的烙印,会因地方长官的个人爱好以及政绩需求而决定。

  当然,从财政的角度来看,这来自于“事权”、“财权”本身配置不当。但是,换一个视角,政府对公共用品的投入本身就缺乏强制性的规定。在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公共用品领域,只有教育领域对财政的投入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其他卫生医疗、社保等等都还没有把政府的责任提高和明确到法律的层次。我们应该看到,因为明确了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法律责任,这些年来,教育经费成为同类公共开支中最有保障的部分。不过也应该看到,教育法系内对政府责任履行不到位,也无可奈何。多年以前,我们的政府就承诺教育经费要占到GDP比重的4%,但是到现在都还没有达到。

  因为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所以,政府手中的钱就会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即便将来,事权和财权配置合理了,恐怕情况也不会改观。

  现在,我们建设

和谐社会的大幕已经拉开。可以看得见的是,未来各级财政将要掏出大笔的资金投入到科教文卫等公共用品领域,
医疗体制改革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都将全面展开。因而,也必将面临地方政府或官员的不合作等等问题。所以,有关决策者应当看到,在这些关系中国未来发展大局的社会工程实施之前,应该首先建立确保其实施的强制性机制,应该尽快启动相关立法程序,并修改政绩考核体系等等。只有明确各级政府的法定责任,地方政府的官员们也才能明白自身的责任。也只有通过强制性地扩大公共用品的开支,也才能有效压缩那些不必要的、浪费性的行政开支。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