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诚合作回击“新殖民主义” 发展中非关系战略意义深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02:19 中华工商时报

  中非合作论坛前所未有地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局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非关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国际战略意义深远

  “这是中非关系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对话,是中非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到一个全面的发展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所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张永蓬说。

  今年以来,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发展迅速。1月,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提出中国愿与非洲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4月和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成功访问了非洲10国,这在中国外交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也足以说明发展中非关系对中国的重要性。此次峰会以及部长级会议的召开,从多重意义上来说,都标志着中非关系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确立了中非关系发展的一种机制。中非每两年召开一次部长级会议,轮流在中国和非洲国家举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非关系尽管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形成机制。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关系步入到了一个机制化的发展过程。

  其次,对于中非外交和国际战略都有着重要的深远意义。当前,国际关系、国际战略的基本内涵,就是要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条件。这些发展条件的主要焦点就是

能源、市场、互通有无的贸易、技术的转让以及在全球问题上的合作等。在这些方面,中非利益是相通的。

  第三,是国与国之间真诚合作、平等互利的集中体现。中非合作论坛的实质,就是体现“平等、互利、发展、合作”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中非合作论坛作为一个平台,是高层面、高水平的体现,为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注入了新的内涵。这种合作也标志着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人类谋求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

  第四,为发展中国家间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友好合作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形式。在中非论坛的机制下,中国与非洲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不但跨度远,而且国家数量最大,人口数量最多,这种合作完全没有发达国家的影子。同时,中非合作的特点比较明显,即平等、真诚、互利、面向未来,因此,无论从南南合作的角度,还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一部分,都成为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一个范例。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用合作回击“新殖民主义”

  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深化,国际社会中出现了一些言论,歪曲中国加强非洲外交的目的是为了石油和原材料利益,是一种“新殖民主义”,认为中国扩大在非洲影响力的外交对欧美构成了挑战,甚至有评论说中国在非洲宣传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商品的涌入影响了非洲当地的制造业发展等等。

  对此,张永蓬指出,这些言论是“中国挑战论”的典型言论。实质上,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在非洲利益的这种反应,是全球化加速发展时代大国全球战略的一个表现,这种战略以政治、经济、能源安全为先导。不仅在非洲,在东亚、中东等地区,只要有新的利益出现,这些西方国家就会采取这样的战略,制造话语环境。这种“妖魔化”中国的倾向,无非是“中国威胁论”的非洲翻版,是对中国发展和崛起的一种应急反应,目的在于制造对中国不利的局面,从而破坏和阻挠中国的发展。

  在与非洲关系上,欧、美、日等国无法与中国相比拟。因为中非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进入2000年以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一直以反恐战略为优先,忽略与非洲的关系,看到中非关系发展迅速,感觉到了严重的不适应,“新殖民主义”的言论应运而生。

  张永蓬认为,对于这些言论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在非洲的一种较量。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尽管这些论调来势凶猛,并形成了一定的话语环境,但是它造成的实质性影响仍然有限。最好的回应就是中非进一步加强关系。(2D2)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