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中非合作论坛激荡新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02:19 中华工商时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这句中国人谙熟的话来形容首都北京金秋十月迎接非洲客人的心情,恰到好处。

  中国和非洲的传统友谊,在承续了半个世纪友好互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升华,从政治到经济,从经济到文化;从援建到贸易,从贸易到投资。在一个走向“多极化”的世界中,中非关系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就好像今年峰会的主题———“友谊、和平、合作、发展”。

  半个世纪的友情

  深厚的友谊,不是靠一两天或一两年结成的,中国和非洲大陆的友谊,经历长达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的考验。

  1955年的万隆会议,新中国领导人同非洲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握手;50年后,中国和亚非国家又提出共同推动建立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50年之间,有很多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中国支持非洲民族解放、非洲国家支持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共同建设坦赞铁路、非洲支持中国申办2008年

北京奥运会、建立合作论坛、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50年来,中非双方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征程中携手合作。中非关系经历了几个阶段: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道义上大力支持非洲反殖、反帝,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斗争;60年代,中国开始无偿援助非洲,并在道义上继续支持非洲独立解放事业;70年代,中国援助重点改为建设路、桥、交通等公用设施,并派赴医疗和农业援助队;80年代以来,中国设立援助非洲合作基金,提供低息贷款给国企,让企业到非洲投资。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提速腾飞,为中非友好关系增加了更多新的内容。如果说,前几十年的中非友谊更多地和政治互信与合作结合在一起,那么近年的中非友谊,正在开始从政治走向经济,从政府走向民间。

  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05年又猛增到397亿美元,同比增长35%。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非投资已达60多亿美元,在非洲兴办了各类企业800多家,为促进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有效机制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论坛框架内,中国免除了非洲31个国家欠华到期债务156笔,总金额约109亿元人民币;给予非洲一些最不发达国家190种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中国承诺为非洲培训1万名各类人才;16个非洲国家成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据悉,北京峰会期间,中方将就“加强中非合作、支持非洲发展”出台一系列新的重要举措,包括减免债务、免关税、人力资源培训、加大投资和增加援助等。

  以共同利益反击“新殖民主义”论调

  朋友之间的真诚和慷慨,在“利己主义”面前总是遭到种种怀疑和猜忌。

  就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前夕,一种“中国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的论调被提了出来,并且,西方有人指责“中国对非洲无条件援助不利于非洲良政”。

  对此,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的反驳最为有力:如果中国搞“新殖民主义”,这么多的非洲领导人这次就不会齐聚北京了。“非洲遭受殖民统治长达5个世纪,最了解什么是殖民主义。中国与非洲国家有相同的历史遭遇,在争取民族解放、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建设国家的事业中相互支持,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各领域合作”。

  对于“无条件援助”,中国有自己的原则,即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始终遵循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中国不接受别国将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中国,也绝不会把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强加于别国,特别是非洲国家。因此,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实际上,50年来中国一直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真心实意的帮助,这些帮助从来坚持:急非洲朋友之所急,根据非洲国家的优先需要确定项目;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以援助向非洲国家施压。

  可以说,正是“无条件的援助”成就了中非之间的友谊。如果硬要给中国的无偿援助找一个“动机”,那么,中国的“动机”都放在中非共同利益上。

  在中非关系发展的早期,中国的动机是: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支持非洲各民族的独立解放事业,寻找正式或非正式的国际战略伙伴,在联合国的舞台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朋友,应对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封锁。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非共同利益更加广泛和深入,无论是政治合作还是经济合作,中非都紧密团结,互惠互利。

  非洲在联合国代表大会拥有50多个席位,在很多重大国际事务以及台湾问题上,非洲可以成为中国的坚实后盾。因此,中国对非洲半个世纪不求回报的支持,也得到非洲国家的理解和回馈。同样,中国也积极推动国际社会重视非洲的和平与发展,支持非洲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中国支持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安理会的代表性。

  经济上,尽管中国的非洲战略包括能源战略,但是中国的石油战略不是争夺战,而是建立在市场交易基础上的互惠互利。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是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的保证,也是非洲国家创造财富的源泉。

  而能源只是中非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和非洲都是一个大市场,贸易水平的提升将有助于中国和非洲国家共同获益。目前,中国对非洲的出口大于进口,但是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提升了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另外,非洲对中国的出口正在加快增长,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已经不仅仅限于基础建设、能源建设,还有大市场的建设。

  新起点里程碑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多极的世界,和

  平与发展是“主旋律”,友谊与合作是最强的“和音”。

  在“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之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向中非合作论坛48个非洲国家领导人发出的邀请,得到了最积极的回应。48个国家都确认将派高级别的代表团出席北京峰会,其中大部分的代表团团长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担任。

  外交部非洲司司长许镜湖日前表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将成为中非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个里程碑的基础就是中国政府今年1月12日在北京发表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

  该文件的《前言》提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加强合作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追求和平发展,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新形势下中非传统友好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对非政策的总体原则和目标是: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相互学习,共谋发展。在这四项大的原则背后,有更深的合作内容:

  政治上,中国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加强与非洲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内的合作,非洲支持中国统一大业,支持彼此正当要求与合理主张,继续推动国际社会重视非洲的和平与发展;经济社会

  上,中国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同非洲国家开展形式多样的经贸及社会发展领域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相互学习借鉴治国理政和发展的经验,加强科教文卫领域的交流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加强能力建设,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对非政策中的经济政策是多层次的。包括贸易、投资、金融合作、农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合作、旅游合作、减免债务、经济援助、多边合作等10个方面的内容。

  为了经济上的互惠互利,中国愿意采取积极措施为更多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认真实施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对华出口商品免关税待遇,愿在条件成熟时与非洲国家或地区组织商签自由贸易协定。中国还欢迎非洲企业到中国投资,而中国政府将继续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参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强资源合作方面,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与非洲国家共同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帮助非洲国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在这样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里程碑面前,没有理由不相信中非将继续互惠互利,传承和发展原有的“真诚和慷慨”的友谊,使中非关系迈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在“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主旋律下继续谱写辉煌的篇章。

  (2D1)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