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理性的国际化是场灾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00:45 北京晨报

  “不赚钱就卖掉,至于你们怎么做,我没有任何建议,因为真不知道怎么让它赚钱。”两年前,“传奇CEO”韦尔奇的话,多少让中国企业领袖李东生很没面子。他领导的TCL刚用2亿多欧元买下了法国汤姆逊的彩电业务,这家公司早年间属于韦尔奇领导的GE。

  至今记得李东生当时的尴尬与韦尔奇的生硬表情,也同样能追忆起自己当时在台下的愤懑心情——不就是过气的“商神”嘛,我们不耻下问,你摆什么架子、泼什么冷水!

  郁闷的是,“乌鸦嘴”韦尔奇最终一语成谶。TCL彩电宣布今年底全面退出欧洲市场,因为汤姆逊让TCL赔得一塌糊涂。

  中国王牌企业豪情万丈地走出国门,但似乎多数狼狈不堪:华为收购了3COM,现在正憋着赶快卖出去;明基收购

西门子手机业务,破产后天天被德国工人阶级声讨……

  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然而“激情有余,准备不足”却是中国企业的心理通病。收购初期,企业如诗人般浪漫;艰难的中盘,又如赌徒般等待奇迹;很快又输不起了,齐刷刷地自称壮士断腕。

  无论中国人还是老外,“别给陌生人开门”相信都是习惯。走进任何一个陌生的市场都意味着一场从文化到营销的历练,可并购法国汤姆逊,从动议到完成,TCL仅用了3个月,这很难算是一个成熟的战略行为。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曾抱歉地说:“我们决策层的失误,结果却要由员工承担,对不起了。”柳传志当年的抱歉,虽与今天中国企业的海外困局无关,却足以提醒那些激动的企业领袖——请慎重作出你的决策,缺少了理性的国际化,对无辜的员工来说是场灾难。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