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进入过度波动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09:02 经济参考报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进入过度波动期

  纽约商品交易所经济参考报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异常活跃,多种期货品种价格波幅过大,特别是国际油价在攀至每桶78.40美元历史高位后一下子跌回60美元。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进入过度波动期,正是投资者过去几年中大量涌入的必然结果,而投资大宗商品就能获利的“黄金年代”似乎正在渐行渐远。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宗商品显示出了良好的长期回报前景。在利益驱使下,全球投资者在大宗商品市场投下了巨大赌注。当时的大宗商品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长期回报,过去30多年来,高盛商品指数基金的年均回报率要比投资债市和股市的回报高出1到3.5个百分点。不过,从今年起情况有所变化,石油在其中占很大权重的高盛商品指数已经下跌了15%。

  通常情况下,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往往低于现货价格,即现货溢价。消费者往往会非常急切地想要购买一种大宗商品,但生产者却试图通过在远期市场上出售商品来对冲他们的生产风险。这一矛盾使投资者得以在期货市场上以折扣价买到大宗商品,并随着交割期的不断延展,直至期货价格变成更高的现货价格,就是期货溢价。这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大宗商品以从中获利。

  但随着进入大宗商品市场的投资者越来越多,期货溢价消失的压力就越来越大。有报道称,目前期货价格已经高过现货价格,按年率计算的未来两个月期货合约收益率为-38.4%,使那些持有期货合约的投资者们将蒙受损失。投资者们正在因为大量涌入市场而自尝苦果。

  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曾经谈到,过去3年里大量资本涌入的结果是使全球商品市场和实体经济运行脱节,而成为某种金融资产市场,因此也产生了“非理性和泡沫”。罗奇指出:“就如在价格上升时纷纷追买一样,那些急于兑现回报的投资者也会在行市下跌时大举逃离。”根据美国银行的数据,在截至10月4日的一周里,国际投资者从黄金和自然资源类基金中撤出的资金达到2.63亿美元。

  “多米诺骨牌效应”往往会影响商品市场及其相关市场的价格走势,如油价下跌常会拖低金价。事实上,大宗商品的互相关联性正在逐年增加,2005年12月之前的5年中,石油和黄金的关联性只有0.13,而在过去的6个月中,两种大宗商品的关联性达到了0.64。

国际油价从8月初的接近每桶80美元,跌至现在的约60美元,跌幅高达25%左右。这种跌势已成为整个商品市场最为负面的影响因素,直接带动了跟原油相关度较大的豆油、原糖、黄金等商品的回落,而基本面相对较好的基本金属也因油价不断下行而缺乏走高的必要动能。

  一些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大宗商品市场长期熊市的到来,前摩根斯坦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就曾撰文指出,商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泡沫,就像5年前那场网络泡沫一样,但全球经济衰退以及商品泡沫的真正破灭可能发生在2008年。与罗奇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美林证券的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理查德·伯恩斯坦。他在本月初曾表示,如果依照基本供求关系分析,目前商品市场的价格还有六成虚高,这样看来也许最近的下跌仅仅是长期熊市的开始而已。

  但是,包括高盛在内的一些国际机构则坚持认为,最近只是大宗商品价格在长期上升中的短期下挫,市场走势仍是上扬。高盛在提供给客户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发生衰退的威胁很小,尤其是

中国经济增长将维持强劲走势,从而将支撑黄金等商品价格继续上涨。


 李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