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经济学随笔]双边垄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08:26 经济参考报

  春日里我与朋友们一起出游,有年轻人奋勇当先,去玩时尚的勇敢者游戏——“蹦极”。但见他从好几十米的高台处,双手捧头,往下纵身一跃,身体便以重力加速度向下自由落体,眼看就要碰到底下的水潭时,系在身上的弹力绳索又向上钩起,复又坠落,再又拉起,如是几遍,终于尘埃落定,有小舟驰往,将人接着,渡回岸边。整个过程虽不过分秒之间,却令勇敢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惊心动魄的体验。一般人是绝对不敢如此玩命的。

  我自知此乃难得一见,连忙用照相机猛抢镜头,拍下了跳崖者有如雄鹰展翅、凌空翱翔的许多瞬间。事后,我对勇敢的年轻人说:“怎么样?你想不想要你的精彩一刻?”

  “当然要了,这可是最好的纪念品了。”

  “那么,”我跟他开玩笑道,“你愿意出多少钱呢?”

  记得日本小说家星新一有篇小说,讲一个旅游地的老板,想了个赚钱的绝招,他指点游客独自上山进入森林以后,又派人装扮野熊出现,游客大惊,仓皇逃命,“野熊”穷追,游客只得奋力拼搏,最后“野熊”被打跑了。而所有的这一切,全都有隐藏的摄像机拍摄下来。之后,老板要把这些录影带卖给这个游客。游客起初惊魂未定,十分恼怒,当然拒绝购买,但继而一想,这里面虽然记录了自己的一副“熊”样,却也有自己奋勇打败野熊的胜迹,拿回去足以向亲戚朋友们炫耀,便欣然出高价购买了。

  我们知道,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既包括供给者之间为争取出售成功的竞争,也包括需求者之间为获得产品的竞争。如果某个商品,只有一个供给者,我们称其为卖方垄断,同样,如果只有一个需求者,我们称其为买方垄断。俗话说,“过了这一村,就没有这一店”,一般来说,制造垄断可以使自己具有较强的垄断力量,有较大的价格控制权,而另一方相对人则不得不忍受对自己不利的价格、损失自己的“剩余”。

  在一个自由交易的市场上,双方都不能强买强卖。供给的垄断者虽然无须与同行竞争,但是,他也要与交易对手进行竞争,也就是要与需求者竞争。尽管供给者是唯一的垄断者,但他也不能随心所欲地乱要价,他要让对方对自己的产品产生需求,设法减小对方的需求弹性,并且他的要价也不能突破对方的心理价位的底线。俗话说,“不买顶凶”,如果效用不大,价格过高,需求就会消失,垄断者即使有垄断地位也是白搭。

  不过,像我为“蹦极”的年轻人拍下的这些摄影作品,是一个既有“卖方垄断”又有“买方垄断”的东西,因为只有我拥有这些照片可以供给,除了我,没人能再提供它,同时,这些照片也只有他一个买主会要,别人也是不会要的。这样的情况叫做“双边垄断”。假如“卖方垄断”碰到“买方垄断”,双方相遇时他们会如何进行博弈呢?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有个著名的诡辩案例。据《吕览·离谓篇》记载,郑国一个富户,家里有人淹死了,另外有个人得到了这具尸体。富家人想赎回,但得尸者要价太高,富户就向邓析求教。邓析说:“你放心吧,那人是不会卖给别人的。”得尸者见他迟迟不来买,也向邓析求教。邓析也同样对他说:“你放心吧,那人从别的地方是买不到这具尸体的。”

  邓析清楚地了解在这件事情上存在的“双边垄断”,他的分析令当事人释然,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他只说了对当事人有利的一面,没说不利的一面,最终未能促成交易,结果,双方都被引入思维的误区,大家均不着急,直到尸体腐烂,交易不成。

  事实上,“双边垄断”形成的僵局就像杭州人所说的“屏包裹儿”。夫妻两个,饭后谁也不肯洗碗,只好僵持着,它的结果固然是要看谁坚持得更久,但在坚持的时候也要暗中注意对方的态度,以调整自己的策略:如果知道对方今天一定不肯洗碗了,那也只得自己动手。这在博弈论中叫做“斗鸡博弈”:敌退我应进,敌进则我该退,否则就会两败俱伤。

  当然,我与朋友只是开玩笑,后来我把照片全部送给了他,因为这些照片对他有极大的效用,而看着朋友的满足,我的心中也产生了金钱所换不来的欣喜,这是双赢的结果。


 王治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