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万亩茶园基地:广西昭平打造中国绿色茶乡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03:39 中华工商时报
到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2万亩,年产干茶8800吨,实现产值3.6亿元,使昭平成为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有机绿茶生产基地县,打造中国绿色茶乡。这是记者从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日前出台的《昭平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中获得的消息。 绿色茶乡源远流长 昭平县地处广西东部、桂江中游,全县人口39.2万,县域面积3273平方公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县。昭平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林面积2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0.7%,绿化率98.2%。境内峰峦叠翠、甘泉潺潺、云雾缭绕,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8℃,年平均降雨量2046毫米,土壤肥沃,PH值4.5-6.5,盛产的绿茶色泽翠绿光润,香味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昭平县因为阳光充足、山高雾多,全年有8至10个月的采茶期,早春茶比长江流域茶区早采摘20至30天,比华东、华中主产区早一个月,有着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 昭平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据有关资料显示,昭平种茶历史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在500多年前已有种茶制茶的技术和传统习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昭平县已经出现分散的小面积茶园,并有了民间茶叶手工炒制作坊。到了70年代初,开始大批量种茶,并发展到机械加工,当时昭平象棋茶已小有名气,1986年象棋茶就获得了“陆羽杯”金奖,入选《中国茶经》等各种茶名录。自80年代以来,昭平绿茶开始进入规模种植,成为地方特色产业。 加快壮大茶产规模 近年以来,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的日益加深,产业化发展已成为一种经济趋势。昭平县委、县政府意识到,要将昭平茶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必须将昭平茶叶向产业化方向引导发展迅速做大。昭平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将茶叶产业作为振兴昭平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在茶叶规模和质量上做文章,为实现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的目标,走出一条富有昭平特色的茶产业发展新路子。 昭平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政策规定》,从政策上扶持茶产业发展。按照“扶龙头,建基地,拓市场,促进茶叶企业化发展”的思路,昭平县委、县政府重点以将军峰茶业公司、大脑山茶业公司、桂江实业有限公司、亿健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引导茶叶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高效运行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使其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大型茶叶企业;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规模经营,优化结构”的原则,扩建茶叶高产、无公害绿色示范基地,在全县建起200亩以上的茶叶基地52个,500亩以上的茶叶基地15个,1000亩以上的茶叶基地6个,使昭平茶叶种植面积以每年8000至1万亩的速度递增。茶叶基地建设不断上规模,带动全县茶叶生产迈向企业化方向发展。 在技术指导方面,昭平县先后出台了《昭平县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昭平县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安全标准》、《昭平县无公害茶园宜使用的肥料》、《昭平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昭平县有机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全面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和先进适用技术,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组织生产,高质量、高标准地抓好新茶园创建和现有茶园的改造建设。积极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建立了生态有机绿茶生 产示范基地。建立健全无公害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成立了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对品种、苗木、园址的选择到开垦、栽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摘、加工、储运、销售等各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监控检测,保证所有产品均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进而达到有机茶叶标准。 此外,昭平县还先后成立了县茶叶办公室、茶叶技术服务中心、茶叶质量监测中心、茶叶协会、茶文化研究中心和茶叶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着力建设“昭平茶”茶业工程。 目前,昭平县茶园面积已达8万多亩,全县有93家茶叶加工厂,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有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象棋茶厂、凝香翠茶厂、桂江茶厂、亿健茶业有限公司等。2005年昭平年产鲜茶叶总产量达17500吨,干茶3500多吨,实现茶叶总产值1.8亿元,中高档茶占了全县茶叶产量的九成多,销往上海、安徽、浙江等大城市,茶叶外销占到茶叶总量的95%以上。 着力创建名优品牌 种植规模上来了,品牌创建又成了昭平茶产业发展的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介绍,到1999年底时昭平全县已有大小茶厂30多家,但整体上加工企业(厂)规模小,加工技术水平低,大多数加工厂基本上不具备高档茶技术开发能力,昭平名优茶没有形成一定的生产、销售规模,在加工、销售上仍以杂牌大路茶居多,产品的包装不够精美,大多厂家或店铺仍以散茶形式出售。茶叶企业各打各的品牌,各茶叶企业“你牌我牌齐登场,各领风骚三两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主角”,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状态,形不 成统一的品牌,在市场上没有影响力和竞争力。全县的茶叶资源、加工技术与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难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不少茶叶甚至被外地客商散装购去,用外地品牌包装出售。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昭平茶产业发展现状,昭平县领导班子意识到,只有统一品牌,创出名牌,才能把茶产业做大做强,真正成为昭平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2000年3月,昭平县将大脑山茶厂、将军峰茶厂和凝香翠茗茶厂3家骨干茶厂,合并为融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将原来的15个品牌15个品种整合为“将军峰”品牌30多个品种,解决了该县长期以来一茶多名、异茶同名的问题,拉开了创建昭平茶叶品牌的序幕。 昭平县委、县政府以科技为依托,与华南农大、桂林茶科研所等高等院校和专业科研机构合作,定期组织专家对茶农进行培训、指导生产、改造老茶园、扩种优质茶、开发新产品,对茶叶种植、管护、加工等操作规程进行严格的管理,使全县茶叶品质大大提高,同时把原来简陋落后的包装改为环保、美观的新包装。引导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环保体系、H 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认证,打造一批在质量上信得过、在市场上打得响的茶叶品牌。 2002年5月,昭平县将军峰“曲毫茶”、“毛尖茶”、“凝香翠茶”等品牌茶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授予绿色食品证书,将军峰茶厂被国家农业部茶叶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确定为定点企业。同年该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广西创建无公害茶叶示范县。2004年被广西确定为名优绿茶优势产区,全县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以将军峰为代表的昭平茶叶已形成品牌,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响誉全国。 2005年昭平县人民政府获得了“中国茶叶发展政府贡献奖”殊荣。 打造中国绿色茶乡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昭平茶产业不仅对外打出品牌,并且成为昭平的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为构建和谐昭平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自茶产业形成规模后,2003年昭平县实现茶叶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33元中约有600元直接或间接来自茶业,占总收入的35%。2005年全县茶叶产值上升到1.8亿元,茶产业生产对昭平农民增收的影响日益扩大。此外,茶叶产业每年可安排劳动力就业3.5万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昭平茶产业发展势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连续几年在昭平举行的茶王节上,国内外的客商踊跃参与。特别是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三届茶王节,吸引了江西、广东、湖南、浙江及广西区内众多商家前来参展,洽谈投资事宜。展会上,参会的客商与昭平签约项目18个,投资额达28.25亿元,签约项目涉及茶叶种植加工、林纸一体化、水电开发、宝石加工、旅游开发、电子产品等领域。 据悉,昭平县宜茶面积约2.2万公顷,人均1.2亩。在目前已形成的茶叶种植基础上,昭平县茶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在评介昭平茶时说:“昭平县的茶园大都位于海拔500-700米的高山上,这里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无污染,可依托优越的地域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名优茶和无公害茶叶,打响生态有机茶品牌,目前,昭平已具备了这样的基础。” 在谈到昭平茶产业发展规划时,昭平县县长陈有辉表示,昭平茶叶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2万亩,年产干茶8800吨,实现产值3.6亿元;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5家,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10家,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3家,将成为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有机绿茶生产基地县。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