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机票无奈的“接轨”(IT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01:49 人民网-市场报

  按照国际航协设定的时间表,从明年的1月1日开始,纸质机票将彻底退出市场。在这个大限到来之前,国内航空业非常积极的于10月16日就开始全面推行电子机票。近日来,媒体的相关报道显示,国内电子机票的初期运行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比如转签、报销、排队等候的问题以至支付安全问题等等。毛病挺多,但总体的反应却是较为平静,大家似乎是以一种无所谓的心情接受了这一新生事物。

  事情或许就该如此。因为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子机票无疑是大势所趋。大势所趋就是这件事早早晚晚必定发生,躲也躲不过,绕也绕不开。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子机票的确不存在什么悬念。至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其实也不能称为障碍。比如报销的问题,改变一下报销规定或添加一台专门打发票的机器即可。再比如排队,只要多增加几台出票机也就解决了。稍稍难办一点的是网上支付,现实情况下确实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但这个问题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最简单的就是继续委托机票代理商办理。

  事情果真就该如此吗?却也未必。如果我们细心回味一下事件的过程,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着一些异样的东西。最不同寻常的一点是,强制使用电子机票的规定是由国际航协做出的,其间并没有征询中国消费者的意见(其他国家是否征询了不得而知)。并不夸大地说,这种做法也算是一种“霸王”行为吧?可以设想,假如这项规定是由国内航协做出的话,则必定引起舆论强烈的反响,愤青叫骂,消协调查,弄不好还要上诉到法院。然而现在,我们是毫无脾气的通盘接受了它,此情此景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当然也许我们说什么都没用,但至少也应该发出点声音,表明我们的态度。

  通盘接受的最明显的理由,就是所谓的“与国际接轨”,这个词汇近年来用得太多,令人生厌,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挡箭牌。以往的“接轨”,由于是我们主动去做,未免还要给国内公众做这样那样的解释。现在可好,国际航协一纸文件,便把此类麻烦事儿全省掉了。惟其如此,国内航空业才会如此积极响应、认真落实,像得了敕令一般。

  有人会问,电子机票是

信息化建设,是一件省事、省钱、省时间的好事情,我们何苦如此不满?那么我要告诉他,信息化固然是好事,但也有一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问题,而且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在实际需求与可能达到的功效等方面也存在巨大差别。这其中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信息化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必须解决和急于解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解决的过程中是否容易引发新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对信息化采取了过于宽容的态度,往往是大笔的资金投进去,取得的效果却是微乎其微。

  还是以交通领域的电子客票为例子。如今,全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都发行了IC交通卡,这种东西究竟节省了多少成本?对改善交通发挥了多大的效力?大概谁也说不清楚。逃票的灭迹了吗?售票员的工作减轻了吗?运载能力提高了吗?说实话,一点没看出来。我们看出来的,是发卡机构(不是单个的公交公司)短时间内积聚起大笔的资金,且不说这笔巨款怎么保管、怎么升值是个问题,仅从乘客的感受来看,排队买月票(充值)、挤车的麻烦一点没少,不仅要付车费还要付押金,这张卡无论出了什么问题,乘客都要自己承担。这是什么?是转嫁,是把企业收假币、数零钱的麻烦转嫁给了乘客。坦率地讲,我认为电子机票也是一种类似的转嫁。在实行电子机票之后,航空企业对于客源信息的把握更为直接,资金回笼、运力调整等方面更易于操控。但是,所有这些好处都是针对企业的,对于乘客则几乎毫无便利,相反还给其增加了许多麻烦。既然是这样,我们有什么理由欢迎它、拥护它?!

  然而正像前文所说,电子机票是大势所趋。对于大势,我们是没理由更没能力进行抵制的。笔者的意见,其实不过是替消费者发发牢骚而已。对于类似这样的“接轨”,我们期待的是它越晚一些“接”上越好。

清 晨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