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店千名到千店一名 看国宝桥米如何护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9日 08:13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竞争。这是一种以品质和数量为基础的品牌竞争。

  我国现有的农业品牌多不胜数,但全国知名、市场占有率高的凤毛麟角。其中很重要的几个原因就是规模小、假冒多、“护牌”不力,最终倒牌。

  桥米从“京山米贵”到陷入困境,从奋起“护牌”到再度辉煌,其曲折经历耐人寻味。“百店千名”的伤害一段时间,京山县城大街小巷诸多销售桥米的店铺里,每家都摆放着上十种桥米产品:禾之果、万青苑、雁来香……

  京山县的桥米加工企业数百家,取得质量安全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有118家。“百店千名”,曾给桥米带来致命伤害。国家粮食流通领域刚放开时,桥米以“皇族品质”在南方大米市场刮起一股“京山旋风”,深圳一度“京山米贵”。

  似在一夜之间,京山就冒出数百家大米加工厂,“家家机器响,户户筛米忙”,眼花缭乱的米业招牌遍布京山乡村。这时,稻种品质开始退化,京山所有大米都打上“京山桥米”,周边县市开始大量假冒……

  市场对京山桥米亮起了“红灯”。广东茂名,东莞樟木头等全国著名粮油批发市场禁止京山桥米入场,深圳粮行米店挂起了“今日无京山桥米出售”的牌子。

  京山桥米黯然褪色,泰国大米、东北大米却异军突起。

  千年贡米的命运令人担忧,如何护品牌,成为企业和政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抱团做大的前景“百店千名”不如“千店一名”。抱团做大,成为京山桥米的必然选择。

  钱场镇7家大米加工厂组合成一家企业,曹武镇泰昌米业欲与京和米业联合……

  但桥米的整合之路不容乐观。“宁为鸡首,不为凤尾”的观念阻碍,家族企业的人为制约,作坊式工厂的资金缺口,都极大地限制了京山米业抱团的前景。

  湖北国宝桥米集团的组建,为整合趟开了一条新路。

  京山县以龙头企业湖北国宝桥米公司为核心,筛选县内6家有实力的大米加工企业,整合品牌资源,生产“国宝”牌系列大米。

  目前,湖北国宝桥米公司投资1亿多元打造全新的桥米加工园区。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稻米加工能力达36万吨,销售收入超10亿元。

  湖北国宝桥米集团成为我省“一袋米”工程的实施载体。按规划,“一袋米”工程分三步走,集团的新建已经完成了第一步。此后,湖北国宝桥米集团还将整合周边县市乃至省内外的大米加工资源,逐步实现第二步、第三步的战略目标。

  湖北“一袋米”,呼之欲出。软实力的提升文化,是壮大品牌内涵的重要手段。就在市场上风靡“酒文化”、“烟文化”之际,京山人也开始谋划自己的“米文化”。

  京和米业的老板何平高,是经营桥米文化的第一人。他聘请行家挖掘稻米文化,包装桥米,将一公斤桥米卖到25.6元的空前高价。

  科技,是壮大品牌品质的坚实基础。湖北国宝桥米公司在石龙镇三同村建有2000亩有机食品基地,实行无化肥、无农药、无污染的纯天然绿色生产,打造成国宝极品桥米和国宝清香米两个绿色品牌。5公斤包装的极品桥米一度卖到168元。

  湖北国宝桥米公司还与武汉粮食科研设计院合作,成为国内首家实施稻谷“不落地”工程的企业,在种植、收割、运输、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法律,成为壮大品牌的制度保证。2004年底,经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京山桥米成为我省首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对象。

  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邹进泰说,农业品牌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产量规模与统一的品牌标识。京山桥米由杂乱走向统一,企业抱团做大,提升品牌软实力,对我省发展农业品牌具有借鉴意义。(记者罗序文通讯员严泽波李军华)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