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股市能否挺过“双扩容”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 09:16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视角■本报记者张炜

  “黑色星期一”的悄然降临,没有吓退投资者的信心。周二沪深股市再次上演大悲大喜的一幕,上证指数甚至是5年多来首次收盘站上1800点。大盘的威风让人赞叹,但高处不胜寒,市场中的争议也开始多起来。对沪深股市来说,接下来的最大考验是“双扩容”进入了一个敏感的特殊时期。

  按照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算的一笔账,从2006年8月到2006年12月,将解禁的“小非”共计176.2亿股,相当于724亿元的市值进入解禁状态;从2006年8月到2007年7月,共有总计425.7亿股,相当于2439亿元的市值进入解禁状态。该研究所称,2006年8月起一年间的“显性扩容”可能相当于对应期IPO融资规模的100%,“小非”解禁等于再造一个IPO市场。

  然而,在“显性扩容”步步逼来之时,新股发行似乎并没有出现因完成工商银行IPO而喘一口气的迹象。周三有报道称,预计从现在到年底,新股发行融资额可能超过100亿元。仅在本周,两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已于周一获得发审委通过,同时,又宣布有两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将在周五过会。这就等于发审委在一周之内将审核4家公司的IPO申请。有市场人士指出,大盘可能下跌的动力并非来自工商银行上市本身,而是“押后”的扩容和“押后”的回收流动性动作。

  “双扩容”压力是由股改特殊因素带来的,实际上,扩容压力更大程度上源于对后市的看好。工商银行上市前大盘不跌反涨,表现出如此超强的抗跌性,自然使另几只蓄势待发的大盘股按捺不住寂寞。平安证券的一位研究员指出,如果工商银行上市后,行情能够维持稳定,不排除还有几只大盘股发行,如早有预期的兴业银行、南京商行、平安保险,以及从H股回归A股的广深铁路等。在推动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发挥的一方看来,大盘站上1800点,又是工商银行IPO创纪录的圆满成功,此时不发新股,岂不是坐失良机?而且,管理层已经在IPO政策上做出调整,包括网下、网上申购同时进行,中小板公司简化发行程序、引入绿鞋机制等,通过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增强市场信心。

  至于“小非”解禁带来的“显性扩容”压力,也有人认为并不太可怕。一是“小非”解禁要到2007年3月才开始出现量的快速上升。二是考虑到央企和地方国企“小非”的“软约束”及部分民企“软约束”的主观意愿,实际“小非”对市场压力的影响占全部解禁额度的三分之一左右。

  那么,大盘在“双扩容”压力下是否会有惊无险呢?首先,上证指数冲上1800点后能否企稳,很可能在下一轮较强扩容压力未到之前就有眉目。其二,在中国石化及银行板块的拉升带动下,已经为工商银行上市创造了较好条件。中国银行上市使上证指数飙升73点,工商银行挂牌的一跳可想而知。如果非要讨论严重失真的大盘,未来的指数单就点数高低而言估计不会太令人失望。即便出现大的调整,也不会使上证指数“回到解放前”。但对于牛市是否将出现修整,各方现在的分歧很大。有市场人士直言不讳,虽然短期还会创新高,但上证综指已走一个明显的扩散形态,而扩散型态出现在高位,后市走熊可能性大一些。

  显然,应对“双扩容”压力不能单纯从资金面上增加供给。新发基金、QFII基金、保险资金、银行资金、

企业年金,甚至于私募基金的入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双扩容”压力,尤其对承接“小非”解禁有作用。但要从根本上消除扩容“恐惧症”,关键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真正体现“新鲜血液输入”的价值。如果IPO只是“新瓶装旧酒”,投资者早晚会“倒味口”。面对“双扩容”考验,需要提醒管理层的是,别只顾IPO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的保证。倘若等到大盘回落后再调节数量及严管质量,投资者恐怕很难再一呼百应。

  因而,“双扩容”不仅仅考验投资者信心与市场承受力,而且对管理层的后续政策及市场安排也是一次考验。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