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广交会新命题:行政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 05:3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程刚

  短暂沉寂5天后,第100届广交会于10月25日迎来二期展览。本届展会期间,拥有50年历史的广交会的未来变革之路——行政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再度引发外界的集中关注。

  “方太竟然在这里。”广交会一期展览期间,不时有从方太展位前匆匆而过的采购商发出这样的感叹。一排嵌在柜子里的烤箱,两个工作人员。与海尔等大家电厂商上百平方米的气派展位比起来,方太9平方米的门脸显得有些“不起眼”。

  这与方太在国内

厨具行业的名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采购商和来访记者的惊讶,让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区域经理吴群感到有些尴尬。宁波团分到的展位本来不算少,但宁波的外贸出口企业实在太多,僧多粥少,大名鼎鼎的方太也只好“委屈地”与众多小家电企业挤在一起。

  方太在国内外其他一些展会上,通常愿意花大价钱购买展位布置展台。“除了向采购商展示我们的最新产品,我们更希望通过气派的展台来展示企业的形象和实力。”吴群说。但让方太人尴尬的是,广交会上只能分到这么一个小展位,似乎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让很多采购商生疑:赫赫有名的方太门脸怎么这么小?

  广交会上有类似遭遇的企业不在少数,这些企业即便舍得花钱也拿不到足够大的展位。不过,与成千上万家打破脑袋想进入广交会却不得其门而入的企业比起来,方太能登堂入室已经算很幸运了。

  许多民营企业“一位难求”

  尽管广交会的展览由每届一期改为每届两期,展馆也增加至两个,展位压力有所缓解,但对很多民营企业来说,有“中国第一展”之称的广交会仍然“一位难求”。展位严重供不应求甚至催生了“黑展位”交易,定价几万元的展位被以数倍的价格转手倒卖。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企业的展位却显得过于“富裕”。“一些企业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大的展位,却占据了过多的展位资源。”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说。这位会展经济专家刚刚从广交会上回到北京。

  在沈丹阳看来,包括家电企业在内的很多企业都有自己专门的成交渠道,它们并不需要到广交会上来成交。早在2002年第92届广交会上,就有观察人士注意到国内多家家电巨头接连宣布退出该届广交会。较早主动退出广交会,正是因为这些家电企业经过多年积累,已建立起自己稳定的出口渠道,一些国际采购集团也已习惯了与企业直接接触。曾经靠广交会获得订单和积累客户资源的这些企业,如今已不再依赖广交会。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更不需要到广交会上来寻求国际买家。例如生产煤炭、

化工、石油等产品的企业。“这样的国有企业也没必要到广交会上来‘撑门面’。”沈丹阳说。

  这凸显了行政主导下的展会的不足之处。展位主要以指标的方式在各省(区、市)和行业之间进行分配,无法靠市场化手段进行调节。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无法进入这个目前国内最大的出口交易平台。

  市场调节手段的利与弊

  沈丹阳认为,广交会应该允许上述企业退出,把稀缺的展位资源腾出来让给更需要广交会的企业,包括轻工、小家电、机电等行业的企业,尤其是这些行业里的民营企业。他还建议,应将广交会由每届两期变为每届三期。尤其是下届广交会增加了进口商品交易后,此举更显得必要。“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展位紧张的压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展会的专业化程度。”

  目前广交会并不根据企业出价高低来决定展位安排,而是以“年度出口额”等五个具体指标对申请企业进行评分并按分择优予以分配。为支持西部开发以及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组委会在展位分配上给予这些地区一定的优惠政策。

  一直有舆论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广交会展位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需要打破现有的行政主导办展的模式,实现完全市场化运作,用市场手段来调节展位的分配。

  沈丹阳对此并不以为然。“完全市场化运作,展位费起码要涨10倍,结果是中西部的企业就可能参加不了,很多省份就得退出广交会。”他说。目前全国出口贸易总额中广东省占比例高达40%,沿海各省加起来占将近90%。个别西部省份全部出口额加起来,还不如沿海一家大型企业的出口额。

  不过,他表示广交会仍然需要对现在采取的行政分配机制作出调整,尽量在行政分配与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专业化呼声越来越强

  展位分配机制只是众多呼吁广交会改革的声音中的一部分。采访中,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参展企业都认为广交会应该进一步专业化。

  浙江奥康集团现在每年必参加的国内展会,是在上海举办的国际皮革展。这个展会是目前国内皮革行业规模最大的展会,从皮料、生产设备到成品,皮革制品整个生产链条上的供应商都会参加,非常专业。“这样的展会,来参加的参展商和采购商层次都比较高,我们也容易拿到较高的订单价格。”奥康集团下属的进出口公司业务经理肖海东说。

  对一些多年前依靠在广交会上拿到第一笔订单、早已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来说,现在广交会已经不再是他们每年必然参加的展会。一些企业为寻找更好的采购商、提高成交价格,更多地选择了走出国门,参加那些行业内一流的国际展会。还有一些企业转向更为专业的国内展会。

  企业参展心态的变化和国内外展会的竞争,被观察人士视为广交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随着外贸体制开放,国内已经出现了多家专业展会。现在每届广交会前后,在广东省境内就有多家专业展会开幕,与广交会争夺参展商和采购商。

  包括德国“汉诺威展”、法国“法兰克福展”、意大利“米兰展”等,这些一流国际名展都是专业展会,全球知名展会中唯有广交会是综合展会。沈丹阳曾建议每届广交会增加一个展期以提高专业化程度。还有人建议将广交会在一年里分为四期,每个季度推出一个专业展。

  从2002年第91届广交会开始,广交会的会期一分为二,在保持综合展的基础上开始专业化探索。“我们希望在综合展与专业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董事长胡楚生说。

  让广交会组委会担心的是,如果增加会期,参展企业和境外采购商会不会买账。“如果摸清了采购商在什么季节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可以将相似产品放在一起搞专业展会,但这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市场调查以及科学量化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性展会是广交会几十年来最大的特色,不能说变就变,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变革。”胡楚生说。

  几乎所有围绕广交会变革的讨论,都离不开是否引入完全市场化运作这个话题。不过,沈丹阳认为,广交会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政府行政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尽管市场化改革是方向,但现阶段政府退出广交会尚不现实。“眼下广交会的展位严重供不应求,说明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对广交会作根本性的变革。”他说。

  胡楚生在谈及这一问题时也表示,广交会现在还很难采取纯市场化运作模式,至于未来的变革要视发展情况而定。

  本报北京10月26日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