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斯芬克斯的遗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故事(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 14:39 南方周末

  

斯芬克斯的遗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故事(三)
■经济史话

  □孔笑微

  美国并不能安享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的胜利。十多年后,在1960年爆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同年一位经济学家提出“特里芬难题”,直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致命缺陷,美元危机是必然的后果,而非偶然的灾难。全球金融体系再次面临挑战

  “特里芬难题”与美元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将其他货币拴在美元身上,将美元系在黄金身上,编成一个连环套———这就是美元为何长期被称为“美金”的原因。毋庸置疑,这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连环套让美国受益匪浅。由于美元是核心的国际清偿货币,那么它也是其他国家手里最主要的外汇储备。这就是说,每个国家都永远有一笔由美国财长“签字画押”过的债务,只是放在保险箱里,而不向美国兑现。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之初就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不用像其他国家那样为外汇储备减少而苦恼,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换句话说,“一股独大”的国际铸币权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利益。(顺便说一句,戴高乐此后20多年一直在反对布雷顿森林体系,1960年代美元危机时号召回归19世纪金本位。为此焦头烂额的尼克松总统后来参加他的葬礼时,竟脱口而出“今天是法国的一个伟大日子”———这句话被美国媒体评为全球有史以来最愚蠢的776句话之一)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美国也不能光占便宜,不出力气。要让这个体系维持下去,美国必须做到两件事:保证充足的黄金储备,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第一条是维系汇兑金本位的基础,布雷顿森林协议可是白纸黑字保证过,其他国家可以用35美元一盎司价格向美国交换黄金。第二条,是保持美元坚挺、维持世界对美元信心的必要条件。

  世界犹如万花筒,轻轻一转就出现了新图案。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美国手握全世界3/4的黄金,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雄视四合,谁与争锋,保证这两条自然不在话下。可是不过十多年,情形已经开始逆转。

  从1950年代开始,失去了战争中巨额订单刺激的美国经济开始走软,朝鲜战争的爆发又直接增加了巨额军费支出,到1958年美国已经经历了战后两次经济危机,工业品生产下降14%,黄金储备由原先的超过400亿猛降到不足200亿,而国债却增长到超过200亿,俨然“资不抵债”;国际收支更是来了个大反转———除了1957年,在整个1950年代都是巨额逆差,1950-1960年平均下来年逆差额20亿美元。

  床头“金”尽、债务增加、贸易逆差,美元立马陷入了信誉危机,人们开始怀疑美国是否有能力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的固定

汇率。而且冷战已经开始,美国全球争霸的战略放在那里———那可是个多少钱都花得进去的无底洞,各国用脚指头想想,都想得到美国肯定会增发货币,利用美元国际清偿货币的特权地位弥补赤字,把它自己的负担摊到大家脑袋上来。既然这样,谁都不会坐等吃亏,抛售美元终于在1960年左右成为风潮,是为第一次“美元危机”。

  以上的问题已经够麻烦了,可真正的一击还在后面。1960年,耶鲁大学一位比利时经济学家特里芬,出版了《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理论上的致命缺陷———这个体系对美元的清偿力与信心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既然美元是国际清偿货币,如前面所说,为了进行国际贸易,其他各国必须保持大量美元储备。那么从美国的角度看,它的国际收支必然是逆差———要不然的话,国际市场上的美元从何而来呢?可是,如果美国长期保持巨额逆差,又会使国际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下降,驱使各国政府用美元储备向美国挤兑黄金(它们已经开始这么干了!),使美国黄金储备枯竭,最终导致汇兑金本位体制难以为继。

  千刀见血不如一剑封喉,“特里芬难题”直指布雷顿森林体系这座通天塔的“建筑结构错误”,在表面上修修补补是无济于事的。美元危机是必然的后果,不是偶然的灾难。

  很快预言被进一步证实了:1960年伦敦市场上黄金对美元猛涨到41.5美元/盎司,超过官价20%,美元大幅贬值。美国只好召集英、法、德、意、荷、比、瑞六国,组成“七国黄金总库”,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建立14国“互惠贷款协议”,借款额将近200亿美元,勉强渡过了难关。

  但是密云不雨、久谶终凶,1967年底伦敦市场又掀起了抢购黄金、抛售美元的风潮。这时美国正陷于越南战争,美元的信誉一时降到冰点,可是此时美国总统约翰逊的论调却是:“世界黄金产量不足以支持全球货币体系,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对全球贸易提供流动性至关重要。”这种不削减开支、不解决逆差,一味推诿责任的态度让其他国家非常反感。

  同时国际政经秩序在慢慢变化,美国的盟友们也在分化。一部分国家,以法国为首,当初就是迫于强大经济压力才接受布雷顿森林体系,现在不愿意再为美国的扩张埋单,纷纷开始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焦头烂额之余,决定对黄金实行“双轨制”,即放弃在伦敦金市上平抑金价的努力,让黄金自由浮动,只允许中央银行按布雷顿森林协议价格兑换黄金,另外还有重点地“劝说”一些国家不要学法国的坏榜样———什么国家?正是西德和日本这两个二战的轴心国。它们战后经济已经起飞,政治地位上却仍然低人一等,宁可出点钱不和美国闹翻,西德和日本在1960-1970年代持有了大量的美元储备代替黄金储备。

  战线一旦撕开缺口,溃退的速度一日千里。从1968年之后,美元对黄金继续贬值,而美国的外汇储备又下降了近一半,美国先是把兑换官价从35美元一盎司提高到38美元,又把1%的浮动范围扩大到2.5%,但是杯水车薪,黄金这道沉重的枷锁,内忧外患中的美国经济再也承受不起了。

  但是,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外,给这道斯芬克斯的谜语,找一个新的答案?

  戴高乐曾提议回归古典金本位体制,虽然他对货币制度的批评独具只眼,可是这个建议实在不高明。且不说从经济发展速度的现状来看不合理,就是从制度本身而言,美元特权是没有了,黄金特权却出现了———黄金生产大国将享有类似于美国目前的特权:不仅有南非,还将有苏联!

  “特里芬难题”的发现者也提出建议,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一种以黄金作准备的“特别提款权”,作为美元的等价物,试图找出一个创造清偿力的办法。但是由于美国的反对,“特别提款权”作用相当有限,只能在一些特别的国际组织里充当美元等价物,比如万国

邮政联盟。现在这种国际货币离我们日常生活最近的,大概只是你在国外旅游时,使用手机的漫游费用换算了。

  当一切可能性都证明不成立的时候,那么,就如侦探小说里常说的,惟一剩下的答案,便是原先看来不可能的那一种。(待续)(作者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博士生,电子邮箱kongxiaowei_77@hotmail.com)(P1185333)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