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林毅夫:中国外汇储备富余 外资政策需重新定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 14:01 中国新闻网

  

林毅夫:中国外汇储备富余外资政策需重新定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提出,外资、外贸政策的基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资、外贸政策应该进行相应调整,重新定位。中新社发 洪少葵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0月23日电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
研究中心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提出,中国目前已经积累了全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而且,在连续2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和高储蓄倾向下,资金也出现了相对富余。外资、外贸政策应该进行相应调整,重新定位。而目前中国的生产、金融、外贸也都处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这是进行外资、外贸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

  林毅夫表示,中国现有的外贸、外资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是一个既缺资金又缺外汇的典型“双缺口”发展中经济,所以从1985年开始,中国政府采取了

出口退税政策以鼓励出口。同样,为了填补资金缺口,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也采取了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给外资企业许多政策优惠,包括税收上的“两免三减”,所得税只有国内同类企业的一半左右。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非常快,1978年-2005年间年均增长高达17%,为世界同期贸易增长率8%的2倍多,27年间对外贸易增加了68倍;同时中国也成为除了美国之外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但从1994年开始,中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年年都出现双顺差,现在已经积累了全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而且,在连续2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和高储蓄倾向下,资金也出现了相对富余。在外贸政策上,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的出口退税政策是以鼓励出口、多赚取外汇为目的,现在外汇已经不再短缺了,据此,林毅夫认为,当前外资、外贸政策的基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缺口”条件下形成的政策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新的定位。外贸政策应该以鼓励我国的企业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为目的。

  他明确提出,中国是一个资源、土地、能源短缺,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因此应该降低或逐渐取消对资源密集、土地密集、能源密集和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退税,这样中国的企业才会少发展、少出口这些产品,从而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在外资政策上,林毅夫表示,现在资金已经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外资政策应该改为以吸引国内所没有、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高新技术为主要目的。具体来讲,应该实行“两税合一”,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和税收政策,取消现在对内外资企业实行差别待遇的政策,并代之以对不同技术标准的行业实行差别待遇的政策。

  他认为,在取消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后,并非就不能再鼓励对外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他说,只要把行业准入和高新技术标准的门槛定明确,仍然可以给需要鼓励的外资优惠。当然,将来国内的企业如果达到同样的技术标准,只要这个优惠政策还在也应该同样得到优惠。不过,优惠的目的既然是鼓励国内所没有的高新技术企业来投资,届时就应该水涨船高,提高优惠的门槛。这样的外资政策既不违背国民待遇的原则,也能够更有效地鼓励具有先进技术的外资企业来投资,推动中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刘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