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章铸夫妇畅谈“还债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 07:25 大众网-生活日报

  新闻人物:章铸、罗凤仙夫妇,上海人。

  1991年以前分别是上海纺织轴承一厂的电气工程师和电气工段长。后购买“内部股票”被骗,背负了105万元巨债。此后10年,当时已年近半百的夫妇二人,开始了人生最为漫长的一次卧薪尝胆式的创业,最终于2001年,完全偿还了36位债主的所有债务。其间,他们为此奋斗了10年,累计还款达228次之多。诚信之举,成为美谈。

  10年,228次,105万。

  这样一组数字,63岁的章铸和60岁的罗凤仙夫妇,永生难忘:10年,是他们生命之中迄今最为艰辛历程的长度;228次,是他们10年之中书写“诚信”二字的密度;105万元,则是他们10年艰辛的深度———当年他们夫妇的月薪一共才400元,105万元的债务该是一个怎样的天文数字?

  正如章铸曾经在书信中告诉老伴:“当还清这100多万元时,我们奋斗的价值就不止100多万元了……”10年卧薪尝胆,他们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不仅成功还清了一切债务,而且日子越过越好。这一磨难究竟是一笔怎样的财富?

  10月19日,章铸、罗凤仙夫妇前来山东师范大学参加活动,席间一次简短的报告引起了广大学子们的极大兴趣。当晚9时许,刚从晚宴中归来的章、罗二老在接受采访时又一次“忆苦思甜”,则让记者看到了一对望子成龙的父母亲、卧薪尝胆的创业者、被宽容的债务人……

  10年,不是一个时间上的轮回。轮回的,是人与现实的博弈。10年之后,一切仍与始自15年前的往事藕断丝连。

  A

  望子成龙的父母亲:

  当时只想赚钱送儿子出国

  遇到章、罗二老是一件很偶然的事。19日下午,应省城一电台的邀请,章铸夫妇专程从上海来济参加一个长达三小时的活动。晚7:00许,二老在主办方人员陪同下正赶赴酒店餐厅参加招待晚宴。恰巧,记者意外地与二老在途中乘上了同一辆车!

  这就是章铸、罗凤仙夫妇?以10年分228次还清105万元巨债的诚信之举感动天南海北的章铸、罗凤仙夫妇?经人简单一介绍,记者不禁愕然。看上去,他们与平常的花甲老人并无不同:慈祥、安静,精神矍铄,额头皱纹密织,嘴角始终含着笑容……慈眉善目的脸上,似乎并没有太多沧桑的模样。

  “我们不愿再讲了,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10年,是很痛苦的。”一开口,二老露出了早已刻上心头的伤痕。那是一段章、罗二老永远不愿主动提起的往事。

  其实,那原本都是为了一个“望子成龙”的梦。不幸的是,他们善良的梦想成了别人行骗的“空当儿”。

  “那时,我们的儿子正读高三。他学习成绩挺好,我们俩一心想送他去美国学习,但是各种费用加起来得8万元。”二老说。那是1991年,两个人的月收入加起来才400多元,而送孩子出国是他们唯一的梦想。

  恰在此时,他们认识了一个自称可以购买内部

股票的人。“内部股一上市,价值马上就能翻几番……”章铸当时感觉仿佛已触摸到了梦的边缘,只是还差一双翅膀:“有了钱就能送儿子出国了!”

  章铸夫妇倾其所有凑了10万元,交给了对方。之后,他们又一次次地筹钱交给对方,更有人借钱给他们代为购买……谁也不承想到,就在他们在为梦想插上了翅膀而感到幸运的时候,一个圈套已将他们紧紧裹住。

  “当时只想着很快就能送儿子出国了,哪想到已经进了圈套!”15年了,章、罗夫妇对当年的那一幕仍然耿耿于怀———为此而耽搁了送孩子出国的机会,也成为此后10年的灾难。

  B

  卧薪尝胆的创业者:

  人嘛,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现在设想一下:假如时间倒流,回到1991年之前,二老会愿意看到那困难的10年,再一次重演吗?”

  “那(10年)是一场灾难,不是困难。”谈话间,章铸先生一字一句地纠正记者的“困难”一说。同时又补充道:“那是对我们夫妇的一次考验……10年之中,我们在亲戚、朋友、债主、法院法官的帮助下,经受住了考验,才有了今天的新生。”

  是的,如果没有那10年的艰辛与磨难,谁会想到:当年那一对月收入加起来才400多元的夫妇,如今在花甲之年,可以有每年数百万元的稳定收入?

  章铸介绍,目前,他们夫妇经营着一家生产“药剂批号

打印机”的公司。2001年,让他们最终还清债务的“功臣”,正是这家公司。

  筹建这个公司始于1998年,开始生产机器则从1996年就开始了。“当时我被厂里派出去出差,遇到了一个台湾的大学生,他向我推荐了这台机器,我凭借自己的技术把机器给做了出来,然后我们分别投资5万元进行生产。”

  之前,章铸夫妇一直为还债犯愁:打零工、摆地摊、送牛奶、站柜台……1995年春节之前,他们连挣带省攒了1.28万元。随后,按照借款1%的比例,把这笔钱分成若干份,500元的、300元的……最少的只有30元,罗凤仙挨家挨户送上门去。最悲观时,他们甚至想:即便每月收入400元,债务也是可以还清的,只不过需要200年、需要世代偿还就是了……

  他们没有想到:1996年年底,又当工人又干促销的他们一下子赚了10万元!留下2万元扩大生产,拿出8万元继续按比例偿还36位债主的债务。很多人包括债主都劝他们,既然效益这么好,就不要急于还债了,还是先扩大生产吧。章铸夫妇至今还感激那些好人的劝说,但他们告诉记者:“我们早就商量好了,每挣10000元钱,就拿出8000元来还债……人家开公司是为挣钱,我们是为还债。后来,我们俩说起公司来就称‘还债公司’……”

  “他以前从来没哭过……1993年时,债务还没动手还,他却在骑自行车时摔伤了腿……从手术室里出来后,他号啕大哭要从五楼的窗台上跳下去,我哭着喊着把他拽了下来。”谈话间,罗凤仙女士不时插话。

  如今,每当坐在宽敞明亮的名贵洋房里,他们一定没想到,当时那重压之下的“投石问路”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自2002年开始拥有了数百万元的年产值。当然,他们到现在也不曾去想:当初如果生意败了,又该怎么办?

  “人嘛,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这个问题,63岁的章铸先生显得很平和。

  C

  被宽容的债务人:

  没有他们的宽容,我们就不会有今天

  谈话间,章铸夫妇一次又一次地提起当年的36位债主们。如今,他们是“患难之交”。

  “当时,36位债主,有9个人向法院起诉我们,但是他们也说,只是为了确认债务是归我们,而不是为了向我们讨债。后来,我们还的钱,尚不及利息多,他们也没有一个人催过我们,反倒都纷纷来劝慰我们:这些钱是你们被骗了,不是被你们挥霍了……”

  “如果没有他们的宽容,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章铸的话掷地有声。

  事实的确是:10年时间,被债务纠葛的章、罗夫妇与36位债主之间,没有因为债务而反目成仇。相反,一一成了“患难之交”。

  “曾经有一个债主,男的姓唐,老伴姓曹,我们欠他们7.4万元。有一年春节之后,老唐来到了我们家说:‘本来想节前来看看你们,又怕你们误解为催债……节后来就是想告诉你们,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们要想开些。’没想到,不到半年,他就去世了……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来时已被确诊患了白血病!”

  2001年春节之前,章铸夫妇还清了最后一笔债务。此时,账本上已是密密麻麻。而看着密密麻麻的账本,他们想到的并不是钱,而是那一个个名字后的人们,好心的人们。

  “2001年12月31日,小年夜,我们在饭店里摆了谢债主宴。还是那句话,如果没有他们的宽容,我们就不会有今天。36位债主和他们的家人,一共摆了10桌。见了面之后,每个人都说,事发以后,从来没想过我们有一天能把钱还上,因而没有一个人主动要过债……现在,我们还经常聚一聚,我是联络人。”

  10年间的不平凡经历,成了章家和36位债主共同的财富。“以前,我就曾告诉凤仙:当还清这100多万元时,我们奋斗的价值就不止100多万元了……”

  时间证明了章铸的判断。10年间的每一个细节,在债务全部还清之后迄今的5年时间里,无一不成为他们的财富。如今,每当他们走进自己上海的新家———宽敞明亮的名贵洋房里,他们依然时常念叨着曾经的一切,尤其是那些被时间证明了的比金钱更为珍贵的诚信与宽容。

  采访结束了,从酒店出来,已是深夜11点多。夜深了,天也就快亮了。正如10年的穷苦黑暗之后,章家夫妇迎来了天亮:儿子在大学毕业之后如愿应聘进入美国一家大型公司,圆了出国的梦;一度受苦受难的花甲夫妇,如今已生平第一次住进了繁华上海的名贵洋房……他们以行动诠释了生命的力量。

  

章铸夫妇畅谈“还债人生”

  章铸先生在讲述之中,十分激动。

  

章铸夫妇畅谈“还债人生”

  章铸夫妇在宾馆里。

  文/片本报记者石念军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