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不是卓有成效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 00:28 东方早报
“本次宏观调控是及时和有效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昨天表示。三季度,一系列经济指标增速出现回落,GDP增速更是从11.3%降至10.4%。亚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目前调控只是“初见成效”,还不是“卓有成效”,不排除四季度还会有新的“市场化”调控出台。 年GDP突破10%成定局 进入10月以来,宏观调控初步见效一说渐渐占得上风,一度对经济过热的热炒也处于消退期。值此转折性时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毫无疑问将成为中国经济“过热之争”的主导性因素,乃至决定下一阶段的宏观调控走势。 李晓超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民经济偏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4%,比二季度的11.3%回落了0.9个百分点,基本回落到一季度10.3%的水平。总体而言,前三季度GDP规模达到141477亿元,同比增长10.7%。 “降是降了,但10.4%也不低啊。”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张军强调,根据目前的数据,今年GDP增速突破10%已无悬念。他认为,季度GDP的增速下降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中国经济季度数据的波动向来很大,以此证明调控见效很牵强。” 今年初,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全年增长目标设定为8%,“尽管这并不意味着中央政府仅愿接受8%,但将增速控制在1位数以内,比如9.5%应当是中央所愿意看到的。”张军表示,突破10%这样的心理大关会对决策层造成一定压力。 亚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也表示,2位数的增长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常态,这样的高增速更多地是发生在邓小平同志南巡后那几年,“10%以上的确有点高。” 但张军也表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限可能要比以往经济界的分析更高,现在看来,10%以上多一点不会有大问题,并不一定意味着过热或不健康。 宏调是“及时和有效的” 对于此次宏观调控的效果,李晓超评价认为“是及时和有效的”,不仅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把过快的增速放慢了下来,而且也没有出现大的回落,避免了经济运行的剧烈波动。值得注意的是,“由偏快转向过热”三个月前曾为统计局视为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 多项经济指标的回落令统计局的表态显得“言之有物”。三季度,工业增速降至16.2%,比二季回落1.9个百分点,9月份更是低至16.1%;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6.8%,跌至全年以来新低;9月份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速也均徘徊于历史低位。 “调控的确见到了效果,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汤敏向早报记者表示。1-9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28.2%,跌至今年新低;三季度的24.2%比二季度回落了7.7个百分点。 “投资出现回落,这是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李晓超强调,“严把土地闸门,严把信贷闸门,严把市场准入,严格投资项目审批”发挥了一定作用。他透露,进入三季度以来,新开工项目比二季度已明显减少。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昨天发布最新报告称,中国投资过热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中国投资占GDP的比率被严重高估了。她认为,针对中国高水平的资本回报,“中国的投资热是可以持续的”。 早报记者 张明扬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