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洋彩电突然降价实现“翻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15: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国庆“黄金周”中外彩电市场份额发生逆转,在部分大中城市外资平板电视产品销售额名列前茅。有人认为洋彩电降低品质换取降价空间“不地道”;也有人认为国产彩电企业应从中反思,避免遭边缘化

  本报讯记者吴江报道:“外资企业以降低品质为代价,突换台湾屏,降价偷袭,才暂时赢得市场份额。”针对国庆以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国外彩电品牌击败本土品牌”之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家电课题组专家陆刃波昨日抛出了最新的调研报告。

  三大表因助推洋品牌反攻

  陆刃波称,根据苏宁、国美等渠道商的统计分析,中外彩电市场份额与“五一”黄金周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在部分大中城市外资

平板电视产品销售额名列前茅。家电课题组认为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

  首先,平板电视的消费群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城市消费者对品牌的要求较高,外资品牌影响力较大。其次,外资产品的广告及促销资源集中且攻势猛烈;最后,价格成了此次外资品牌的制胜手段。黄金周期间外资产品价格突然下降,部分产品几乎接近国产品牌,一举确立了此次销售胜局。

  数据显示,2006年平板电视市场自第一季度就开始了跨越式的增长,到第三季度城市消费者需求量达到138万台。“十一”七天中,主要零售商彩电的销售额增长了100%到200%不等,其中平板电视的贡献最大,但增长的趋势有所放缓,增长幅度已由2005年的180%下降到今年的100%以下,今后增长的速度会越来越慢,并逐渐保持平稳。从总体数量看,预计每年会保持在1000万台左右,占核心城市市场份额的70%左右,CRT会填补余下30%的空缺。陆刃波表示,洋品牌在平板勃兴时代冀望在中国市场重新占据主导的意图通过此次降价突袭事件,已经很明晰。

  销售递增利润下降后劲不继

  “深究其因,应该注意到外资品牌的价格下降也是以品质为代价的,是由于突换台湾的显示屏才造成有降价空间。”陆刃波称,之前业界就已传出外资企业代工或屏幕质量有所下降的说法。在选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面对外资高端品牌降价自然趋之若鹜,但这种营销方式却有失形象,存在误导之嫌。他指出,显示屏是平板电视最核心部件,改用台湾代工的屏不违法,但是否违背消费者对著名品牌的期望值。

  陆刃波还认为,虽然此次不少外资彩电销售额可观,但宣传营销费用惊人,甚至不排除有的品牌营销费用超过了产品销售收入,血本宣传自然换来销售额递增,但利润下降在所难免。因此这种拼抢市场的竞争模式后劲如何值得观察。

  康佳多媒体经营管理部副总经理孙昭也透露,外资彩电先囤积货品到连锁渠道,长假期间以低价发起冲击,国庆几天某洋品牌就以亏5个点的代价“放血”与本土品牌抢市场。

  传统彩电产业提防遭边缘化

  不过,行业分析人士罗清启则提出了反思性的意见。他认为,不要一直期待跨国企业的彩电价格始终高过国产品牌。中国平板彩电市场发展逻辑是外资已开始采取贴身战略,而不会像以前一样划出两个价格圈子,他们是高价,我们是低价。而当初这个价格落差不是人为划定的,而是跨国企业仍然处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没有熟悉利用中国的低生产要素价格才造成的。

  现在他们已经完全变成本土化,显示面板是同样从国际公开采购,当形成价格落差的条件消除以后,平板电视时代就再也不会有类似倪润峰当年把外资品牌的占有率给逼得步步走低的场景了。罗清启认为,任何产业的竞争都不是靠情绪的,平板电视最大的市场不是高端市场,而是要买彩电的普通消费者。外资企业已经在战略上舍弃了CRT彩电,所以,他们要做的是加速平板电视对CRT的替代,这个替代的技术准备已经足够了,它们利用价格手段重新夺取市场主导权不足为奇。这个景况才是中国的彩电厂家当下最应该思考的。否则,多年精力构筑起来的巨大的彩电组装与彩管产业正在被别人边缘化的趋势会进一步加速。

  陆刃波也承认,作为国产平板电视企业,也必须重视开发技术,积极利用渠道优势,推进平板电视产品向二、三级市场的发展,毕竟当前的统计数据的中心城市市场还不是中国彩电市场的全部,这也可为抵御被边缘化奠定坚实基础。

  

洋彩电突然降价实现“翻身”

  (晓健/编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