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发改委专家:全球的通胀压力不能归罪于中国商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09:1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19日电近期全球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增大,国外一些研究机构暗示是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就此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张岸元博士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指出,中国商品没有整体涨价,全球的通胀压力也不能怪中国商品。

  张岸元指出,从海关统计看,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没有呈现出整体上扬的趋势。考虑到时滞,下半年国外物价上涨指数应该包含了中国上半年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在4月份中国出口的大宗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电扇价格比1月份上升了10.7%,较去年同期上升了5.3%;电视价格比1月份上升了21.1%,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6.2%;笔记本电脑价格比1月份上升了43.4%,较去年同期上升了30.7%。在价格上涨部分中,有汇率升值因素,也有商品结构变动及档次提高方面的原因。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则有所下降。4月份,鞋、人造花、袜子的价格分别比年初下降8.9%、1.8%、6.4%。一涨一跌,很难说是中国出口商品离岸价的波动推动了国外物价指数的上升。

  针对国外一些研究机构暗示是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张岸元认为这种说法背后隐约有“中国威胁论”的影子。他指出,前几年,有人说中国低价产品出口,形成所谓“中国价格”,抢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饭碗,形成全球

通货紧缩。后来又无视全球初级产品价格上升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巨大发展机会,反过来说中国在全球争夺资源。现在又将中国出口价格的正常波动,解释为造成全球通胀压力的主要原因。

  对于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原因,张岸元认为是各国经济增长及全球化深化的结果。他解释说,虽然本轮全球经济繁荣持续时期较长,但在市场条件下,周期性因素终将发挥作用,繁荣期终将以通胀、政府反通胀而结束。此外,油价长期保持高位,也通过一些环节推动了价格上升。

  张岸元最后指出,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力量。中国非常审慎地对待自身的全球经济影响力,非常希望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更多积极影响。比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就宣布人民币不贬值,承担了地区经济稳定的责任。但是,国际间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以某一个国家的意志为转移。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都很难保持货币、财政政策的独立性。各国经济管理当局只有接受这一事实,以此为基础进行决策,加强相互之间的政策协调与配合,而不是抱怨、逃避。(罗兰)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