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饵式促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07:49 中国质量新闻网

  促销,顾名思义,就是促进销售。一般而言,促销不走雪中送炭路线,也就是说,它并非因为销得不好而要促一促,更多的时候,促销贯彻的是锦上添花方针,也就是说,它追求的不是好,而是好上加好。当然,除了要达到销得多的目的,促销有时候也为了销得快,比如换季清仓,资金周转,或者拆迁甩卖。然而,不管要销得多还是要销得快,促销始终离不开一个关键前提,即必须手段性地付出一定的代价。降价打折、赠送商品、有奖销售、限时限量销售等这些常见的促销手段无一例外地都表示了商家所必须承担的一定的损失。这就像钓鱼,饵是必要的成本。

  把商家的促销活动比喻为下饵钓鱼,似乎暗示了这是一种带有明显欺骗色彩的活动,同时,这也必然意味着上钩的消费者就成了倒霉的鱼。这个比喻并非不恰当,事实上,欺骗是存在的,而且出现于随时,发生于随地。不仅几乎所有的促销都是饵式促销,而且几乎所有的饵都存在质量问题。

  即以商家惯用的促销形式“全场打折”为例,我们就经常发现饵的问题。许多商铺门前经常会摆放着“全场打折”的宣传牌,走进商场,你会看到凡是醒目处均张贴着“全场服装1~3折”之类的促销宣传广告,逛上一圈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名牌商品都在其专卖场入口处贴着“恕不参加商场活动”的告示牌。当你终于在一个角落找到打折商品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折扣衣服有的纽扣脱落,有的衣角沾灰,而且低至一折的服装更是早已卖完(或者根本没有?),折扣覆盖率极低。

  “全场打折”虽不足信,但饵好歹还有真的成分,而有的促销,竟用彻头彻尾的假饵。比如,我们经常在一些商店门口看到这样的告示:“本店拆迁,赔本大甩卖,最后三天”。你找一个住在附近的居民问问会发现,“赔本大甩卖”的这家店根本就不拆迁,它“甩卖”的商品标价实际上已经换了几次“原价”,而且“原价”越标越贵,以至于折后价比最初的原价还贵。至于“最后三天”,可能已经坚持了半年不止了。

  饵式促销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不胜枚举,相信读者诸君在现实生活中已领教过一些。我总结了一下,饵式促销一般存在如下问题:不明码标价,价签、价目不齐全、标价内容不真实明确、字迹不清晰、货签不对位、标识不醒目;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收取未予明示的费用;利用虚构原价打折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降低促销商品(包括有奖销售的奖品、赠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将质量不合格的物品作为奖品、赠品;不展示奖品、赠品,以虚构的奖品、赠品价值额或含糊的语言文字误导消费者;限时促销时,商家不明示促销商品的具体数量,促销商品售完后不及时明示;商家以促销为由拒绝退换货或者为消费者退换货设置障碍,等等。

  饵式促销存在的种种问题,反映了令人担忧的商业诚信现状,而我提出饵式促销这一说法,只不过试图用这种较为形象的比喻提醒人们对此予以关注。

  前不久,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五部门联合颁布了《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已于10月15日正式实施)。该《办法》针对上述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促销行为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措施。这使我们有理由期待,通过政府监管部门的积极行动,再加上商家以及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饵式促销最终可以得到规范,而商业诚信缺失的现状亦可以得到改善。

作者:胡立彪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