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让劣质食品“现形”的舞台——北京市海淀区质量监督检验所发展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07:47 中国质量新闻网

  干净整洁的操作台,身穿白大褂认真专注的工作人员,一台台先进的精密仪器,旁边有陈列着方便面、饮料等食品的样品陈列室。这里的身份是北京市海淀区质量监督检验所(以下简称海淀质检所)。此处以高科技、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全副武装,是劣质产品尤其是劣质食品上演“现形记”的舞台。

  不久前,这里刚刚上演了一出紧张的“可乐”受审记。2006年8月初,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因为农药残留含量严重超标在印度遭到质疑和禁售。国内销售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呢?国家质检总局马上部署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产品的抽检任务,并交由海淀质检所来完成。该所副所长罗晓轩介绍说:“当天四五点钟接到任务后,我们检验人员马上到北京市场上购买了十余批次的可乐产品,检验人员连夜奋战16个小时,第二天早上检测结果就出来了,未在样品中发现农药残留。”及时让北京的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老百姓记忆犹新的类似突发事件还有很多——“非典”、“阜阳奶粉”、“

苏丹红”事件、食品保鲜膜事件……在历次产品质量突发事件中,海淀质检所都是临危受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这些漂亮战役的取胜,都是得益于海淀质检所的精良武器装备——科技、人才、检测和科研的同步走。

  占据高科技前沿与人才高地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质量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质检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质检专家指出,做好质量监督工作必须要有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保驾护航,科技将是质检事业发展的根本点和立足点。在发展初期,海淀质检所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将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一流的检测技术作为发展基础,充分利用海淀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集中,人才最为密集,知识最为聚集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与一些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双方共赢。

  海淀质检所大力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从成立至今,始终在科技与人才两大领域开疆拓土。首先是配置一流设备。几年来,海淀质检所下大力气按照“高、精、尖”的要求加大设备投入。目前,该所拥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仪、氨基酸分析仪等140余台(套)先进的现代化理化分析检测设备,设备总值达3000万元。其中,重点加强了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和研究设施设备的配置,已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P2+),并配备了国际上先进的全自动微生物平皿螺旋加样系统、全自动菌落成像系统、荧光法快速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等微生物检验设备,食品质量安全检验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其次,在人才方面,海淀质检所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实验室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拔青年技术骨干攻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博士,派出优秀技术人员赴国外现代化食品检测实验室学习交流。目前,全所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到总数的70%;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达到70%以上。据介绍,这里人才济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等院校是质检所的人才“供应站”和“培训基地”。并且在这种强调和重视人才的环境中,也使得每个人丝毫不敢懈怠,要不断充电才不至于落伍。

  借助科技和人才优势,海淀质检所业绩骄人:2005年该所成为2008年奥运会

食品安全一级检验机构;2006年5月正式成立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所的工作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和北京市质量技监局的支持和关注,2006年7月初 ,国家质检总局领导在考察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时,称赞海淀质检所具备一流的技术装备、一流的技术人才、一流的管理经验、一流的工作业绩,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检测和科研两条腿走路

  在保证圆满完成各种检测任务的同时,海淀质检所坚持检验和科研并重,促进科研水平和技术检测能力同步提高。

  据罗晓轩介绍,现在几乎每个检测人员都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注意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经分析评估后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同时又将科研成果用于实际检测,促进检测水平的提高。例如茶叶中稀土检测方法的创建。他介绍说,茶叶中稀土含量的检测,以前也有检测方法,但是检测精度特别低。于是他的一个同事就将此问题列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并最终改进了检测方法,大大提高了检测精度。国家质检总局还将此方法推荐用于茶叶市场准入制度的发证检验中。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例如在全国“吊白块”专项整治工作中,该所研究制定的“吊白块”的检测方法被质检总局推荐给全国质检机构执行;在食品风险监控工作中,研究建立了饮料中乙基麦芽酚的测定方法、食品中硼砂或硼酸的测定方法;目前,该所正在开展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的建立、动物性食品中残留抗生素检测方法研究的科研项目。

  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所检验能力发展到了可检测食品、食品包装材料等,授权可检测项目达430项,在国内食品安全检验领域具有领先的检验能力。

  2002年以来,海淀质检所还承担了北京市每周食品质量公告的检验任务,累计完成了食品检验5000余批次;同时,还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市级、区级食品监督抽查检验,企业委托检验和消费者投诉检验。近两年来,年均食品检验业务量近万批次。

  搭建三个平台提升整体水平

  对于未来的发展,罗晓轩说,海淀质检所在做好各项检测工作的同时,致力于建立3个技术平台,为全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体系。

  首先是建立科研检验平台,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前瞻性的研究,着力于建设研究型的检验机构。借助于北京海淀区国际化、科技化、高校和研究机构集中的各种优势因素,组建食品质量安全专家顾问团、食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加快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科学研究一体化的平台。

  其次是建立风险预警平台,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风险评估水平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一是建立风险信息采集制度,重点关注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欧盟委员会等权威组织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及时跟踪国内媒体动态,提高信息灵敏度。二是建立风险信息评估制度。对收集到的食品安全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预测可能的危害程度。三是针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预先开展必要的检验和研究工作,做好技术准备。进一步整合风险分析及预警资源,筹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中心,搭建风险监测与风险预警平台。目前这一预警中心已经开始运作。

  第三是建立培训支持平台。目前海淀质检所积累了苏丹红检测等技术方面的丰富经验,他们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还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培训,提升全系统食品质量安全的整体检测能力。

作者:甄书秀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