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当代工人乐园——我国对外贸易第二大港青岛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 17:49 新华网

  

当代工人乐园——我国对外贸易第二大港青岛港

  10月12日,庆祝焰火照耀青岛港纪念浮标上空。当日,青岛港迎来114岁生日。经过百余年发展,青岛港已跻身世界大港行列。2006年1月至9月,青岛港累计完成吞吐量16715万吨,超过2004年全年吞吐总量550万吨;集装箱累计完成563.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8%。 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当代工人乐园——我国对外贸易第二大港青岛港

  新华网青岛10月18日电(记者林红梅王志)2006年9月29日下午,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在各个码头上转悠,看看工人们收到集团发的“团圆礼”没有。

  在老港区的八号码头,码头工人们数着刚领的工资,兴奋溢于言表:“我这月挣到5000元了”,‘团圆礼’是名牌呢,月饼、油都是名牌”,“海港就像咱的家,是乐园。”

  常德传看着工人们的满足劲儿,眼睛湿润了。他的生命,与营造这个温暖的家,融化在一起。让青岛港屹立于世界强港之列,雄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位置,是他作为“当家人”的毕生追求。

  决不让一名职工下岗

  1988年9月2日,常德传被上级任命为青岛港港务局局长,国庆前夕,海港想给职工们每人发一袋白糖,但他这个掌门人,硬是拿不出钱来。

  这家老国企身陷困境之中。全港有1.6万人,守着老码头过日子,挣的收入养不了“支出”,为了给工人发工资,他经常东挪西借,到处求人。码头工人一辈子擅长的是特定工种,如果让青岛港的装卸工下岗,他们恐怕只能到早市摆小摊。作为青岛港的一把手,他绝不能眼看着工人们摆地摊。多年受党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已在他的心底牢固扎根,使他做不出让工人下岗的决策。

  常德传出生在青岛一个普通工人家里,成长在新中国的红旗下。高中毕业时,他考上了大连海运学院,成为大学生。学校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教育,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贫苦家庭出身的常德传牢牢铭记住了这些人生哲理,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968年12月,常德传被分配到青岛港务局工作,成了一名装卸工人,接受工人再教育。他扛起百多斤重的大包,一溜小跑地投入装卸工作中。下班时,别人都走了,他却默默地把散乱的货包码放整齐,把地面打扫干净,把下一班的工作准备好。

  这个老实、本分、肯干活的年轻人,引起了领导的重视,他被调去当了技术员。领导肯定他、提拔他,他更信任共产党的理念了。港务局经常组织大家学习毛泽东选集,他听着句句入耳入心,认定共产党员就是要无私奉献。

  1984年5月16日,上级宣布了对青岛港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任命。年轻的常德传被任命为港务局党委书记。对于任命,常德传的心情只能用震惊来形容。他再次看到了党组织的无私和公正,党再次认可了他的敬业和实干。

  社会上开始了“一切向钱看”还是“一切向前看”的大讨论,个人价值观由此登堂入室,开始和常德传从小就被灌输的“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对垒。常德传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党员干部,光拨拉自己的小算盘,有什么出息?他还是要为国家做事、为国家奉献。经过思想的激烈碰撞和洗礼后,常德传仍然坚定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和信念,没有改变自己的人生坐标。

  如今,让职工下岗?这不是他的思想观念能接受的,党任命他做了1.6万名工人的“掌门人”,他不能把工人推出去不管!

  再难,港务局也要扛下去,不能让工人下岗。

  常德传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充满信心地进行动员:“我在此代表局领导班子向全体职工做出承诺:决不让一名工人下岗!改革的目的是让广大干部职工人人有工作岗位,家家能安居乐业。改革治懒、治滑,不治老,不治病。只要大家愿意干,好好干,尽职尽责地干,局里决不撒手不管。但不下岗不等于可以在岗位上混日子,今后对富余人员实行港内待岗改革,富裕职工办三产去。”

  第二天,青岛港务局大门口,树立起了大幅标语牌:“一心为民,造福职工”。

  吸收西方市场经济学中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做法,青岛港拉开了用利益调动职工积极性的走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

  干部不能混日子了。港务局实施干部管理竞争机制,破除了干部“终身制”和“铁交椅”。港务局与分公司负责人签订合同,实施年薪制,完成任务奖励,完不成任务的,不但不拿钱,还得挪挪窝,把位置腾给有本事完成任务的人。

  工人也不能混日子了。海港对装卸一线职工实行计件工资,工人们不再拿一样多的工资了,谁吊的货物多,谁的收入多。不干活的人成为富余职工,在港务局内部下岗,进行待业培训。

  前来青岛港停靠的船发现,现在青岛港的工人和以前不一样了,装卸货物时,摔东西的少了,脸上有笑脸了,装卸时间短了。

  让工人有活干有钱挣是领导的责任

  常德传心里沉甸甸的,新机制已经把工人们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如果说卖力干活是他们的责任,让他们有活干,则是当领导的责任,是他局长的责任。作为一家支线港口,青岛港来往停靠的船舶就那么多,港口挣到的装卸费只有那么多。如果不为港口发展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他承诺的“不让一名工人下岗”将成为一句空话。

  青岛港把目光盯上了青岛港对岸的黄岛上,油港公司就在那里。国家投资建设的二期油码头原来设计为出口油用,没有油罐,只能出口油,不能接卸油轮。由于无油出口,码头晒起太阳,设备大把大把地生锈。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常德传心中产生:改建二期油码头,建设油罐,把它变成既能进口油,也能出口油的混合码头,把青岛港变成原油储备基地。全局人勒紧裤腰带,建成5个油罐。1995年4月14日,第一艘大油轮停靠进青岛港油码头,一船油卸完,竟然把他们建的5个油罐全部装满了。油码头源源不断地流出“金子”,1996年底,青岛港当年实现利税1.68亿元,走出了捉襟见肘的苦日子,职工工资过了千元,发不出工资的苦日子终于被甩掉了。

  常德传天天为集装箱的发展着急,最好的码头,最好的设备都用上了,整个港务局的眼睛都盯着集装箱码头,但他们希望的“金鸡”却始终没有下出“金蛋”来。

  1995年1月14日,日本神户发生地震,大阪港口陷入瘫痪。正在病床上输液的常德传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妻子举着吊瓶,和他一起上了开往北京的车。

  1995年2月9日,常德传和中远签订协议,中远把青岛港作为我国内地第一个国际集装箱中转港口。香槟酒的泡沫冲天飞起,中远负责人告诉他:“老常,日本地震后,国内有好几家港口都在找我们,但他们来的人级别低。只有你青岛港是一把手前来,在门口坐了大半天。能够当场拍板做主的,只有你常德传。他们还要请示、汇报,等待指示。但是中远等不及了,看在你在门口坐了大半天的份上,就选定你青岛港了。”

  支线港口青岛港请来了中远大船主,常德传梦想成真,哈哈大笑:“你不出来,我还会继续等下去的。我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啊。”

  码头货源问题解决了,但服务却成了让常德传揪心的事。集装箱公司的设备总出故障,压船压港出现了好几回,有几艘船掉头到别的港口去了。这样下去还了得?!

  必须派强有力的干部到集装箱公司去。朱广太被选派到集装箱公司担任党委书记兼公司第一副经理。常德传在大会上宣布了港务局对朱广太的任命,然后针对集装箱公司的状况,提出批评。最后,他提高声音,看着集装箱公司经理说:“如果你年底干不到80万箱,马上下台,换司令官!朱广太在那儿坐着!”然后,走下主席台,转身走了。

  望着常德传的背影消失在会议室门口,经理脑门上冒出了汗。1997年年底,青岛港的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100万箱,实现了常德传心中超越天津港的目标。

  “就是一块石头也要锻造成钢铁”

  为了让工人不落伍,青岛港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全体职工开展学习活动。学习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练什么,精什么。”

  一些职工不理解。我工作干得好好的,凭什么让我下班后再学一个小时?学习有什么用?

  下属公司领导把职工的抵触情绪反映到常德传这里来:“局长,大家干了一天活,下班后急着回家。我看既然不愿学,就算了吧。”

  常德传一听急了:“不能停!工人们埋头干活,不知道港务局的困难,不知道他们面临的危机。青岛港要大发展,工人们没有本领,跟不上要求怎么行?你今天心软了,迁就他们,不抓学习,明天他们下了岗,就会回过头来骂娘。就是一块石头,海港也要把它锻造成钢铁。”

  为了调动工人学习技术的积极性,青岛港出台了职工技术考级政策,要求工人们年年参加技术等级考试,考得好的升一级,涨工资;考得不好的,降级降工资。以往没有文化的工人们学会了操作现代化的机械,学会了运用计算机。

  在打破“大锅饭”的市场经济新观念被人们接受的同时,一种新的思潮产生了。有人说,现在时代不同了,不能再要求我们无私奉献了。

  2000年底,集装箱公司虽然完成了150万箱子吞吐量,但人心涣散,领导讲钱,工人讲钱。这一年,集装箱公司干活多的人月收入达到6000元,职工退养工资也有1000多元。

  常德传自己拿着900多元的工资。港务局的一位副局长这一年退休,月工资只有800多元。

  这时,中央提出要在全党进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改造人的思想是最难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的源泉。”港务局领导班子成员在一起商议进行一场新的学习活动时,常德传说:“外面的人说我们‘左’,搞文化大革命那一套。他们哪里知道,如果我们不学习,海港正气树不起来啊。”

  很快,青岛港务局、党委下发文件,“致富思源”活动在全港展开。凡是在培训期间,违反纪律,出勤达不到要求的以及考试不合格者,除扣罚本人当月全部奖金外,一律待岗3个月,成为港务局内部的下岗人员,进行重新培训。

  集装箱公司“致富思源”的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有个装卸队长发言道:“我自己的月收入超过了原国棉四厂厂长全年的收入,越思越比,越感到不是自己有多大本事,而是因为有青岛港这棵大树为自己遮风挡雨。是党培养我站到了这个领导岗位上,当领导不是让我们享清福、当官做老爷,而是要我们带领职工大干苦干拼命干。”

  2000年底,青岛港由支线港一跃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第二大港,青岛港油码头、矿石码头分别占据全国第一的位置。

  世界港口史上前所未有的港口大搬家

  2000年春节黄金周,青岛港灯火通明,加班抢运货物。朱广太几天几夜没有合眼,刚装卸完一条船,又来了一条船,他一班一班干下去,忽然,两眼一黑,倒在地下。

  老码头的装卸能力无法满足需要,工人们只有加班加点连轴转,才能勉强不压港。常德传把目光瞄上了青岛港对岸的黄岛,开始在黄岛建集装箱码头。

  但是,现实和他的愿望唱起“对台戏”:没有船愿意去黄岛靠港!他的新码头和码头上的桥吊、新公司一起晒起了太阳!

  港务局做出决定,将韩国船先移到对岸的集装箱二期新码头停靠。

  韩国船公司坚决不去:“我们的代理公司在市内,货物堆场在市内,客户在市内,其他船公司的人也都在市内,这里有船公司的经营圈子,你让我的船到荒凉的黄岛去干什么?不去!”

  青岛港领导班子意识到,想把老码头上的船公司分流一部分过去的想法,根本行不通。要西移,必须把港口全部移过去,这将是一场世界港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港口大搬迁。

  船公司、场站、外贸公司等都不同意西移。他们互相提醒说,谁先过去谁先死。

  常德传陷入两难境地。是后退?还是前进?守着老码头过日子,这是不费力的最简单的办法。但是,青岛港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梦想呢?他承诺的职工收入5年内翻一番的诺言呢?那梦想将永远不可能实现,诺言也不可能兑现。

  不能后退,必须前进!有天大的难关也必须往前走!

  在局长办公会上,常德传给大家打气:“我相信我们青岛港没有干不成的事!”

  2001年7月8日,常德传和王论诚找集装箱公司副经理朱广太谈话,任命他为新成立的青岛港第八大装卸公司明港公司的经理,要用明港,把青岛港的集装箱全部移过去。

  黄岛前湾集装箱三期码头上,李嘉宾正在领着工人施工,码头还没有铺出路面。脚下是黄土,周围是荒滩,没有房子,没有码头,没有一台桥吊,更没有船。

  老码头上来来往往的船一艘艘浮现在朱广太脑海里,美东航线的“威尔森”船越来越清晰地从众多船中冒了出来。“威尔森”船靠上码头后,他跳上船,船长热情地和他拥抱在一起,他们是老朋友。

  那是前年的事了。“威尔森”船在青岛港装货,船上有一名日本船员,由于计算失误,怎么试也没有办法把货物装进船舱里去。码头工人刚要说两句,被日本人很凶地骂回去:“你们中国人,懂什么?”

  “威尔森”在大港停了1天。朱广太在这1天里,琢磨帮助它解决难题的办法。货物是用拖车拉着,从船屁股装进船舱的。现在的问题是,拖车加上货物的高度,超过了船舱的高度,进不去。他找来两名工人说:“你们哪怕整夜不睡觉,也要把两台拖车连夜给我变矮。”

  第二天,朱广太带着改好的拖车来到码头边,对日本船员说:“你还发脾气不发了?你如果没脾气了,靠边站,看我干。”24小时内,货全部装进船舱,从那以后,他和船长成为好友。

  喝完酒,朱广太跳下船。没过多久,“威尔森”鸣着汽笛开出老港,往海对岸的码头开去,停泊在宽敞的码头上。

  过不久,“东方海外”和“烟台海运”联合开的一条船也移到码头上。

  船一艘艘移过来,急坏了集装箱码头合资方英国铁行代表李成祚。码头上还没有桥吊,朱广太却来通知他;“后天船要来,作好装卸准备。”

  李成祚急了:“这怎么可能?安装一台桥吊最少需要5天时间。”

  “你只有3天时间,桥吊马上到,你赶紧安装。”

  李成祚坚持说:“不可能。”

  朱广太笑嘻嘻地看着这位中华血统的老外,也坚持说:“肯定可以。”

  李成祚去找西移总指挥田广文副局长告状:“田局长,我在世界不少港口干过,全球港口都没有一边建设一边装卸的,这在国外是绝对不许发生的。我做不到。”

  田广文笑眯眯地看着他,说:“挖掘潜力,把你所有的潜力都挖出来,我相信你能做到。”

  常德传带队对船公司一一拜访,就西移之事和船公司进行沟通。他向船公司表明,港口已经确定下整体西移的决策,明港公司已经开业,码头是全国最大的码头,桥吊是全国最先进的桥吊,多大的船都能接卸。他承诺,移到新码头去停靠的船过泊免费,堆存免费,装卸费用比老港优惠20%。

  过了年,常德传带队直奔北京,找中远集团总部,动员中集的船靠泊新码头。

  2002年3月16日,“COSCO”梅子号驶近青岛后,不再去老港,直奔黄岛前湾码头。此后,在20天内,日本航线的船都从老港转移到新码头靠泊,新码头增加了近80班船。

  朱广太看到,韩国船到达青岛港时,老港一直安排其在下半夜作业。下半夜2点钟,船起航奔向釜山,到达釜山时,也是晚上2点。虽然在家门口,船员却不能回家,因为市内交通没有了。而且,韩国船靠港进行夜间作业,装卸费加收50%。

  朱广太对韩国船长说:“我保证18点前结束你们的作业,你到达釜山刚好是18点,能回家吃饭,还能省出夜间装卸费。”

  2002年10月31日晚20点,最后一条船韩国船“马瑞克”号离开老港码头,向新码头奔去,从此扎根在新码头。

  在7个半月时间里,共有72条航线,310班船,40多家世界级船公司,200多万箱货物,上千家代理商、货主,20多个大场站,与青岛港紧密合作,风雨同舟,横渡胶州湾,全部从老港区,从青岛市转移到黄岛前湾集装箱码头。

  明港公司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当“马瑞克”到达时,码头上鞭炮齐鸣,灿烂的礼花飞上天空,开出大朵大朵鲜艳的牡丹花,撒向码头,撒向大船,撒向欢呼跳跃的每一个人。

  西移成功了!站在欢呼的人群中,英方代表李成祚想哭。这10多个月里,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一边装卸船,一边上桥吊,公司每天都在变化。从白天到晚上,不停地发生着不同的问题,他觉得24小时不够用。在每次协调会上,他几乎都是挨批的对象,每次都接受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次挨批,田广文都对他说:“挖潜能力,把你所有的潜力都挖出来。”他被逼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点,而一件一件任务,他竟然都完成了。他和青岛港一起,做成了不可想象的事情。

  “如果不是为了职工过得更好合资干什么?”

  西移成功完成后,常德传激情澎湃地发出了新的号召:“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赶超韩国釜山港。我们要站在国际舞台上,和国际上的港口巨头一较长短,拿国企和那些私企、外企比个高下。谁说国企搞不好?那就看看青岛港!”

  这天,常德传站在码头上,看着正在进行的装卸生产出神。朱广太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常德传笑了:“你是我肚子里的虫子?”

  “你在想,有了最好的码头,最先进的桥吊,要培养最优秀的队伍,创造世界第一的装卸水平,吸引国际大船纷纷入囊。”

  “你说对了,广太,不这样做不行啊,激烈的市场竞争摆在我们面前。一艘中型集装箱船滞港一天,就要多付3万美元给货主。如果码头装卸效率低,船舶经常滞港,就没有船舶愿意来停靠,码头建了也没用。”

  青岛港集团作出决定,谁创造出新的纪录,就用谁的名字命名。码头工人苦练装卸本领,许振超团队创造出集装箱装卸、孙波团队创造出铁矿石装卸、纸浆装卸队创造出纸浆作业等一批世界纪录。

  “我们有了世界最好的码头,最先进的桥吊,最高效率的装卸作业。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我考虑,为了码头有长久稳定的货源,我们要想办法,把世界一流的船公司拴到码头上来,让船公司和码头变成一家人。”一天早上8点半,在局长办公会上,常德传提出想法。

  “老常,你的意思是,用码头和船公司进行合资?”副局长田广文敏锐地接过话头。

  “对!这对我们一举两得,码头既有了稳定的客户,还能招来再发展的资金。三期码头正在建设,我们需要资金啊。”

  2003年7月31日中午12时,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常德传和英国铁行集团董事长斯特灵勋爵、丹麦“马士基”集团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苏恩森先生、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一起,签订了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合资项目,共同出资8.87亿美元,计划把青岛港前湾码头建成年吞吐能力超过650万标箱的中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与青岛港合资的三方股东均是世界级航运巨头,青岛港从国内大港,一跃进入国际大港行列。四方成立了合资公司,联合经营前湾集装箱码头。

  一天,有个工人去找外方经理要加班费,外方经理不让工人进门,大声呵斥工人:“出去!”工人站着不动,他把手中的茶杯向工人摔过去:“出去!你没有资格要加班费!”工人吓得转身就跑,边跑边哭。

  任民强看见工人哭,问清情况后,怒火中烧,转身直奔外方经理办公室,进门不再客套,开口质问:“你觉得你是老板?你不是老板!”

  外方经理理直气壮:“我雇他,怎么不是老板?”

  任民强气得脸色铁青:“你和我一样,是高级雇员。工人的工资不是你开的。”

  外方经理不吭声了。

  朱广太知道这件事后,也来找他兴师问罪,朱光太说话从来都不客气:“你为你的主子服务,我们为我们的主子服务。我们的主子是工人,你敢训斥我的主人?我告诉你,你不许摔东西。严格说,东西是我的,我们是最大的股东。主人是我青岛港,不是你。如果你不改,下次再这样对待我的主人,我完全能够做到,让所有职工联合签字,宣布你为不受欢迎的人,然后提交董事会,让董事会罢免你。”

  合资公司连着学习了两个月,外方经理看到,工人们工作积极性更高了,技术水平直线上升,船靠港后,很快装卸完毕,码头的服务得到船公司的夸奖,船公司发来很多表扬信。他不再反对学习。

  伴随着港口走向富裕,青岛港酝酿给全港职工涨工资。

  外方经理却不同意:“任总,我们对股东负责,对公司负责就行了,对工人负什么责?我们给他们钱,还要负什么责,再怎么造福?员工工资已经很高了,不能涨。”

  任民强说:“没有员工拼命干活,哪里有公司的效益?”

  外方经理还是反对涨工资。他专门进行调查,发现在青岛市,他们合资公司的工人工资比外资企业都高,处于全市最高水平。他拿着调查结果去找任民强:“已经这么高了,还要怎么涨?”

  任民强理由更充分:“全局都涨工资,我们合资公司效益是最好的,我们不涨,工人不稳,活怎么干?”

  田广文召开董事会,对工人涨工资进行讨论。他说:“整个集团人均工资上涨10%到15%,合资企业也要涨。”

  外方一致反对。

  任民强站起来说:“全局都涨15%,都在一个码头上工作,我们不涨,如何向工人交代?”

  外方经理稍作让步:“我同意给少数职工涨工资,对从事复杂劳动的技术工人和管理层可以涨,对装卸工等简单劳动的工人不用涨。我花1000元钱到处能找到装卸工,为什么要给他几千元?”

  这是典型的资本家节约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体现。

  常德传火了:“在工人利益问题上,我们寸步不让。如果不是为了职工过得更好,我们合资干什么?”他在全局大会上宣布:“合资公司不涨工资,全局都不涨。”

  一时,全局的职工都盯着外方经理,盯着合资公司,外方经理浑身不自在。

  朱广太去找外方经理,他以老朋友的身份劝他说:“老外,入乡随俗,都涨工资是青岛港的特色。装卸工是常局长最看中的职业,海港工资最高的就是装卸工,青岛港为什么那么出名,搞得这么好,就是这些因素决定的。你在这里,希望你和集团保持一致,集团说怎么干你就怎么干,这是永恒的真理。要不然,我们不管,让你面对面和工人去谈判,你能谈得下来么?”

  最后,合资公司同意上涨7%的工资,每个职工每月工资上涨200元。

  2004年年底,青岛港合资公司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14万箱,利润达到7亿元,投资回报率达到12.4%。这一结果令外方经理吃惊,他的老板取得了很好的利润分红。

  为了海港成为工人长盛不衰的乐园拼搏

  2005年,困境再次摆在常德传面前。海港发展太快了,不仅仅集装箱码头的吞吐能力已经超过了设计能力,矿石码头、油码头等各个码头都跟不上生产的需要。

  但是,船公司是不会等着港口去慢吞吞地发展的。当青岛港面对众多竞争对手时,打一个盹就会失去商机。围绕环渤海经济带,有一定规模的大小港口已在20个左右,其密度世界少有。天津港、大连港都提出建成“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

  青岛港不怕竞争。青岛港负债率低、资产质量好,效益也好,在竞争中占了上风。问题是,常德传根本没有局限于国内的竞争,他心中的目标是把青岛港建设成国际一流大港!超过韩国釜山港,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于是,一场“1大于2”的活动在青岛港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常德传发出号召:“建码头发展,不建码头照样要发展。”青岛港职工们在生产中向每一秒钟要效益,在以大件货物装卸为主的港口上,却以“秒”来计算着工作时间和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着工作效率。

  进入2006年,海港朝着年底突破2亿吨的目标冲击。工人们在现有码头设备能力不足的限制下,挖潜能力,苦干巧干。在海港的快速发展中,海港吸收的5800名农民工,成为一线码头装卸生产的主力。他们享受着和正式职工一样的政治待遇,海港把他们组织起来学技术、学“无私奉献”的思想理念,锻造着他们的灵魂,激发着他们的“主人翁”思想。

  10月18日,海港装卸生产一片繁忙。常德传信步走向正在打扫场地的保洁工,问道:“你在港口收入多少?”

  农民工答道:“俺是去年转成合同工的农民工,这月收入2400多元,五大保险单位都给上了,俺交了入党申请书”;“俺在港口干了10年,在黄岛贷款买了房,孩子上了黄岛最好的学校,俺一家都靠着港口,过上好日子。”

  工人们热切的眼睛望着他:“我们不怕苦,就怕没岗位,没钱挣。”

  常德传连连点头。让工人有岗位,有钱挣,只有一条路,就是海港发展、发展、再发展,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大港行列,成为国际枢纽中心,占据无可替代的地位。

  太阳从海上冉冉升起,朝霞为码头镀上一层金色。常德传望着闪耀着金光的桥吊,心潮澎湃。

  在抗日战争中,日本疯狂掠夺山东的煤、铁等资源,通过青岛港运回日本。青岛港各个门口,都有荷枪实弹的日本兵站岗,码头工人进出必须向日本兵鞠躬,接受野蛮的搜身检查。日本兵经常把码头工人抓去强行抽血,为侵华日军提供血浆。一些被抽干血液,当场昏死的工人,被秘密拉走,焚尸灭迹。

  青岛港曾经经受过的蹂躏,是中华民族惨遭列强欺侮的代表,青岛港崛起为国际大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个缩影。

  抚今追昔,常德传豪情满怀。青岛港人在党的领导下,一手高举共产党“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武器,对干部员工进行持续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教育,一手吸纳市场经济的优秀精髓,编制起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造出一条独特的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市场经济改革结合在一起的国企改革道路,走出了一条扎扎实实的振兴国企的成功之路!

  在他的任期内,把青岛港建设成国际一流的中转枢纽大港,让青岛港屹立在世界港口的前列,是他响应党的十六大发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召的必然选择,是海港确保长盛不衰、工人长久安居乐业的必然选择。无论有多难,他都将义无反顾地领着青岛港人走下去。(完)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