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摩擦性失业严重 就业压力拷问高增长的中国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 11:24 中国新闻网

  

摩擦性失业严重就业压力拷问高增长的中国经济

  一个国家就业的增长要取决于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但扩大就业不能依赖于经济增长,而需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新社发 井韦 摄

  就读于

四川大学水力水电学院研究生三年级的肖鹏最近一直在思考:当初的选择会不会是个错误?肖鹏从今年夏天就开始奔波于成都市举办的各种规模的人才招聘会,和他的同学一样,再次面临就业选择的肖鹏已经碰了不少钉子。“很多研究生同学都深有同感,现在的工作机会和待遇好像还不如三年前本科毕业时好。”原本期待硕士学位能够提高自身“含金量”的肖鹏感到很困惑:为什么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老百姓却感觉就业越来越难?

  肖鹏的感觉会不会只是个“错觉”,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今年前三季度的就业形势?

  经济增长不等于就业增长

  记者为此采访了劳动和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副司长王亚栋。王亚栋告诉记者,肖鹏的困惑确实具有代表性。“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但经济增长未必带来就业增长,经济增长也会带来失业人员数量的增加。”在解释这个问题时,王亚栋分析认为,一个国家就业的增长要取决于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但扩大就业不能依赖于经济增长,而需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王亚栋说,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劳动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1978年到2005年,城镇就业人数27年增加了近1.8亿,与此同时,有1.2亿农村劳动者进城找到了工作。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压力巨大。首先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十一五”时期,中国进入新的人口劳动力增长高峰,五年新增劳动力总供给将达到5000多万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会持续增长。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413万人,是历年来最高的,因此大学生就业的矛盾在今年尤为突出。

  此外,按照目前的就业弹性,“十一五”时期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增加100万个就业岗位;而按照年均7.5%的经济增长速度计算,五年内只能增加4000万个就业岗位。五年间新增1000万的就业缺口,再加上现有的严酷现实,王亚栋感到“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他说,“完成全年的就业目标还需努力。”

  “毋庸置疑,经济发展必然会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国民经济已经连续三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为新增就业创造了条件。今年前八个月新增就业较多,也和同期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直接相关。”王亚栋强调,除了当前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比较集中外,今年以来,中国就业结构的矛盾十分突出,表现为招工难与就业难现象的并存。“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就业难,并不能简单归结为就业岗位的不充分。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是部分高学历人才感觉无用武之地,同时许多地方和部分行业又反映技能型劳动者严重短缺。”

  “摩擦性失业”成为就业难主要原因

  从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看,目前所反映出的矛盾主要在于,求职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找到合适的岗位,而用人单位有时又很难寻找到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素质的人才,这种劳动力供求间的不匹配,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摩擦性失业”。

  王亚栋分析认为,“摩擦性失业”在中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中国某些地区却面临着严重的“技工荒”。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劳动者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他们对用人单位在用工管理、社会保障、劳动条件、工资报酬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用人单位在这些方面的进展却相对缓慢,不能适应求职者的要求。

  “当然也不能排除我国局部地区过度依赖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忽视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这会直接导致当地劳动力的就业压力。”王亚栋补充道。

  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大学生就业研究生副所长姚裕群则将就业难的矛盾归因为劳动力市场的供大于求。劳动和保障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后几年,中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口都将超过2400万人,而新增的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1100万个,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300万个以上,矛盾十分尖锐。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资源枯竭的城市,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在农村,现有劳动力4.97亿人,除去已经转移就业的两亿多人以及农村需要务农的1.8亿人,尚有一亿左右的富余劳动力。“如此之大的就业岗位缺口,将使就业压力长期存在,也对大学生就业有相当大的影响。”姚裕群表示。

  [1]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