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北京欲破家政服务业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 09:3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黄胜利

  10月17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商务局,就《北京市家政服务合同》举行了公共论证会;北京市《家政服务质量》地方标准下个星期将进入专家讨论阶段,这一系列的举措,似乎昭示着北京家政行业即将步入一个职业化、规范化的时代。

  相对紧缺的家政服务从业者

  “找个合适的保姆实在太难了”,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刘亮的爱人,跟记者谈起家里六寻家政服务员的经历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去年年底,刘亮父亲脑血管病加重,刘亮和家人为了能更好地照料患病的父亲,决定聘请一位家政服务员。

  通过家政服务公司介绍,刘亮家找到了第一个家政服务员。由于刘亮的职业特点以及家里小孩上学的缘故,家里人都习惯早起,而这个作息时间让该服务员接受不了,于是,刘亮家辞退了第一个家政服务员。

  随后,刘家聘请了第二个家政服务员,这个服务员在刘家呆了近一个星期后,刘家认为该服务员在家务上过于懒散,最终也将其辞退。

  第三个服务员,年纪19岁,除不会做饭外,其他家务干得还算不错,但半个月后,该服务员说是想家,也离开了刘家。

  刘家没有放弃找家政服务员,通过家政公司又找到第四个服务员,但一天后,该服务员便不辞而别。紧接着刘家又找了第五个服务员,但该服务员体检没能通过,于是,只得再找。

  直到第六个家政服务员的到来,刘家才算找到了一个相对满意的服务员,该服务员40来岁,家务做得也算周到,已经在刘家干了三个半月。

  刘家现在非常珍惜这个服务员,尽管全家在饮食口味上和该服务员存在着地域差异,刘家也将此忽略。

  记者了解到,在回龙观和

天通苑这样的北京大型社区,家政服务员的缺失尤为严重。公司位于天通苑社区的佳佳乐母婴家政服务中心,其创办者张国新告诉记者,像公司推出的“月嫂”、“育儿嫂”,一般缺口都是四五个家庭寻求一个,而像春节等大的节假日更是达到平均10个家庭求一个的局面。

  家住回龙观的左女士,经过多种途径,终于找到了一个育儿嫂。但左女士最终还是很无奈,因为育儿嫂的素质确实让她难以满意。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共有家庭427.6万户,2004年使用过家政服务员数量平均每户2.38名中,有近38%的家庭使用过1个家政服务员,有29%的家庭使用过2个,近15%的家庭使用过3个,超过10%的家庭使用过5个及5个以上服务员。

  城八区有240万户家庭,2004年聘用家政服务员的家庭23万户,约占9.58%。2005年,聘用家政服务员的家庭25万户,约占10.41%,比2002年的7.7%上升了2.71个百分点。

  “北京每年平均缺口家政服务员2、3万人。”北京家政服务协会会长李大经,向记者透露。

  家政服务员缺失的同时,是北京家政公司的急剧增多。截至2006年8月31日,在北京市工商部门注册的家政服务企业有2954户,比去年的1236家增加了1718家。

  行业混乱制约家政业发展

  家政行业门槛低,业内人士称,一部电话一张桌子,就可以成立家政服务中心,而这些家政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往往良莠不齐,有些很难满足雇主的要求。

  截至2006年8月31日,在北京市工商部门注册的2954户家政服务企业中,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的387家,10万元以下的2567家。另有清洁服务企业326家。

  记者采访了多家家政公司,他们声称,现在中高档素质家政工,非常缺失,尤其是像有经验的育儿嫂更为紧缺。

  2000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将“家政服务”列为一种职业。但是并未进行职业化管理。2000年7月3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曾经印发了家政工国家职业标准。2001年3月2日,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实行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有关问题的通知》,包括家政工。

  但是,2002年11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第178项取消了家政工持证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2003年“非典”后,北京也取消了家政工持证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自此,许多必要的培训流入形式,直接影响了北京市家政服务业的整体水平,造成家政工供不应求,供不适求,平均工资低于上海和深圳。

  据北京打工妹之家2005年9月,对200位家政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其中不识字的占10.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6.9%,初中辍学的占37.4%,高中毕业的占15%,大专文化程度的只占0.5%。

  北京打工妹之家在2005年所完成的,《北京家政工权利保障政策建议项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到,目前,社会缺乏对家政工职业的认同。多数雇主和家政工均不满意现状,导致此职业极不稳定。家政工随意跳槽,流动性强于其他行业。

  报告还指出,选择家政服务业的人基本上是家庭贫困,无创业资金;文化水平有限且无一技之长,能利用的人际关系资源少,选择职业的余地很窄。绝大多数家政工都说自己并不情愿做家政,而是“迫不得已,别无选择”,或者“暂时先干着,有了机会再说”。包括那些跟雇主关系“处得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的受访者。因为家政工的地位和收入比较低,普遍感到“没身份、没地位、没发展”。

  北京情暖人间家政服务负责人秦瑛向记者分析道,家政工(尤其是住家的家政工)面对以上情况,大量外来打工人员会选择其他的服务行业。

  在社会保险制度中,家政工被边缘化,家政从业人员属于弹性就业,不属于劳动保险范围之列。

  打工妹之家副干事韩会敏告诉记者,国家改善对农村的政策,这也是家政工减少的一个原因。

  秦瑛告诉记者,原来还能到劳动输出地去找务工人员,现在留守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很少了,近一年来也很少能到劳动输出地去招家政工。而近年来城市用功信息传递的速度较快,一些外出打工的人员通过老乡等途径的介绍,造成服务行业职业流动性较快。

  “雇主对家政工要求的提高与家政工待遇现状,形成了这一矛盾。”韩会敏说。

  “消费观念普遍不成熟”,对于雇主认为开出工资高和家政工认为工资低不愿意干之间的矛盾,李大经表示,北京绝大多数雇主是在不得不请的情况下,才请家政工,他们请家政工的目的不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而是希望能用最低的开支获得好的服务。

  李还介绍,北京从2004年6月,家政工工资就已经上扬,从以前的四五百元涨到六百元,即便如此,工资仍比上海、深圳的低。

  北京欲破解家政工缺失困局

  今年《北京市家政服务合同》(以下简称合同)示范文本出炉,并于9月1日起,、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文本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该合同中规定,家政工应有每月4天休息和每天8小时睡眠时间;每天必须睡够8小时,在节假日里要拿双薪等权利。

  为体现公平,合同还规定,雇主在提出更换家政雇员要求后,家政公司3日内应给予调换,调换后试用期重新计算。调换家政雇员期间,如空岗5个工作日无替换人员到岗工作,雇主可解除合同。

  “政府开始真正想要规范家政行业了!”作为该合同的起草者,李大经向记者表示,该合同对家政服务行业的规范与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作用,对于维护消费者和家政工的权益则更加突出。

  李大经还向记者介绍到,目前家政企业所用的合同更多的考虑是家政工和企业的利益,而政府起草出台的合同则会全面考虑雇主、企业和家政工的利益。

  对于家政工相对缺失,家政公司纷纷上马,但又参差不齐较为混乱的局面,李大经认为应尽快出台北京市《家政服务质量》地方标准,对家政服务组织的注册资金、经营服务场所、办公设备、服务标识等硬件条件和服务质量管理、服务质量投诉及处理做出规范性要求,统一家政企业的准入门槛,进一步规范家政市场,开发就业岗位。

  对于家政服务员职业身份认可上,应规范家政服务消费者的行为,引导家政服务消费者正确认识家政服务工作,善待家政服务员,保护家政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人士到家政行业工作,充分发挥家政服务业消化劳动力的功能。

  另外,应从劳动力源头,解决家政工紧缺的局面。

  而报告则认为,国家财政预算有培训农民工的经费,拨给了农业部。国家六部委推出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将培训费拨给了劳务输出地。但是输出地的培训难以取得实效。一方面存在作假行为,另一方面,培训内容和方式不切实际。因此,国家财政对于培训机构也应给予更多的扶持。

  为了规范家政市场,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8月18日发布的家政服务员指导工资价位,将家政服务分为17个工种,分别以初、中、高和无技术等级人员划分,并列出高、中、低三个等级的工资指导价位。

  针对于家政服务行业,服务的对象是家庭,往往具有隐蔽性和无规律等较特殊的特点,李大经认为家政企业和家政服务员的诚信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韩会敏则认为,家政工素质低下与客户要求提高的矛盾,主要在于公司的态度,是从客户方面考虑还是从家政员工方面考虑。而实际上最根本的应是从员工一方考虑,我们应倡导将家政公司办成一个家政服务员的家,为家政服务员营造一个家的氛围,让其有归属感,这样才能让服务员更好地从事工作,且从事这个职业更长久。

  对于怎么能让服务员更好地融进雇主的家,韩告诉记者,打工妹之家每月组织家政服务员进行交流讨论,而这是借鉴香港和菲律宾的一种模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