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闽商回归 福建冲刺经济第四极可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 09:25 中国经济时报

  ■地方经济半月谈■王海坤

  近半个月来,福建沿海经济带透出新气象。本月12日,首届世界杰出华商大会福建峰会在福州召开,来自海内外的诸多闽商聚首榕城,共谋今后福建经济发展大计。福建省工商联有关负责人与会期间对记者透露,在外事业有成的闽商,正掀起一股回乡投资兴业的“回归”热潮。

  近几年来,福建民间资本在福建省外投资扩张速度非常迅猛,300多万闽商遍布全国,拥有上千亿元资产。海外闽商更是聚集起了巨大的财富,在世界华商500强中,闽商占了十分之一,被誉为“海外第一大商帮”。

  此次闽商的回归不是简单的资金或资产的回归,而是包括资金、项目、信息、人才、人脉资源等多方面的回归。在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三明永安市实现项目对接89项,总投资18.9亿元,其中通过与闽商实现的对接项目就有81项,总投资16.78亿元。据说,此前,福建省厦门市也举办了“闽商聚厦门”活动,全国各地36家福建异地商会组团,130多名闽商代表参加,会后也引回了一大批项目。实际上,熟悉内幕的人士都知道,闽商“回归”现象对于福建省而言并不是新事物。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在外闽商回乡兴办企业的多达2万多家,总投资300多亿美元,占福建全省吸收外资的70%。在上海的企业返闽投资累计也达100多亿元,其中石狮人许荣茂的世茂集团在福州投资就有50亿元。据此,有人士分析,杰出华商大会期间正在掀起的闽商“回归”热基本上是意料之中的事。不仅如此,受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吸引,今后还会有更多的闽商加入“回归”热潮。

  这似乎与去年6月有关“福建沿海经济带”的言论不谋而合,在多种因素的变化和重新作用下,有言论认为,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原有的三大热点区域,即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之后,又呈现出第四个热点区域——福建沿海经济带。而且,相对于珠三角资本趋于饱和、局部劳工紧缺引发的生产成本加大的现状,长三角投资在轰轰烈烈的“火过一把”之后渐露饱和的迹象,原本是台商投资大陆初始地的福建沿海,将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复兴成为新热点的重要经济区域。显然,眼下的闽商回乡投资兴业的“回归”热就是这一言论有利的佐证。

  今年以来,随着滨海新区被重新定位、环渤海经济圈被重新思考以及“北移现象”的加剧,使人们的目光开始从南半个中国向北半个中国转移,兴奋点更多的落在了北方——以滨海新区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区,甚至包括山西和内蒙古。不论是政策的倾斜、专家的审视、媒体的争吵,都围绕着这个“兴奋点”展开,在观察家们“未来10年甚至更长远的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以环渤海为中心的北部区域将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区”的预言下,人们投入最大的热情关注着北方。

  然而,主流媒体也在理性地拷问“北风还能刮多久”?人们担心,环渤海地区的“诸侯经济”会成为“北移”持续的绊脚石,而且,有专家指出,北方地区还未做好迎接资本北上的足够准备。更重要的是,驱动力单一有可能成为北方经济发展无法持续的软肋。时下“内蒙古现象”已演化为多方研究的焦点。近3年来,这个欠发达地区的GDP增幅在全国名列前茅,煤、电、冶金三大产业占经济总量比例达六成。但是,单一的产业结构蕴藏着极大风险,快速发展背后,暗藏着一个投资怪圈:资源富集-煤炭过剩-发展电力项目-电力过剩-发展高耗能项目-缺电-再上电力项目-新的电力过剩……

  经济学家胡鞍钢称之为“繁荣背后的深刻危机”。他认为,这种经济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能源价格回落,繁荣会立即消失,大量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将沦为沉重的包袱。据说,这样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内蒙古三大支柱产业供求形势已出现拐点;在环渤海阵营中,同为GDP大省的河北倚“重”发展,据说,钢产量连年攀升,去年已突破7000万吨。但是,众所周知,河北是缺水地区,钢铁产业对市场反应非常敏感,一旦价格走低,势必会对整个经济良性增长造成冲击。

  凡此种种,都为这个新“兴奋点”罩上了难以预期的“面纱”,与环渤海地区“第三极”之路的曲折、艰涩、甚至是模糊不清相比,反倒是大批闽商的投资“回归”潮,使福建冲刺经济“第四极”明显可期。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