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谢国忠“语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 16:38 21世纪经济报道

  

谢国忠“语录”

  谈锋

  9月29日,摩根士丹利的招牌人物、全球著名分析师谢国忠突然宣布辞职,在财经界掀起轩然大波。事起何因呢?9月18日,谢先生在一封内部电邮中对新加坡政府出言不敬,然始料未及,该封内部电邮迅速地广泛传播到亚太地区的财经界,于是导致了“电邮门”事件。这也表明了大型投行的分析师在发表意见时,最重要的是顾及客户利益,是否讲真话则就不做要求了。

  其实,向来见地独到、言辞犀利、颇具影响力的谢国忠先生,常有惊人之语,正因为其一向喜欢畅所欲言,而常常令一些国家政府或机构的头头儿们不快。下面是谢先生过往的惊人言论。

  我尝试想为何是次活动(即世银会议)在新加坡举办,无人明白,有人估因为新加坡能够做好活动宣传推广,但我却认为这是非常奇特的决定,因为新加坡远远没有如中国及印度有热门话题,孟买或上海应该更吸引人,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是一个失败。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十年如一日,人均收入从未变,仍然是25000元,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同一币值下,同一时期下却相当于新加坡三倍。

  ———2006年9月18日,谢国忠先生本打算将此含有上述内容的电邮(英文版),仅内传于摩根士丹利内部,却不小心当日传遍新加坡,广泛流传于各基金管理及银行界。

  我认为(发展中国家)商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泡沫,就像五年前的那场网络泡沫。当前价格的下降,可能并非意味着繁荣的结束。一场全球衰退或加息举动,都有可能让泡沫破灭。

  如果说泡沫正在破灭,那么价格就会跌至历史平均线以下,也就是说,金属价格要在当前价格水平的基础上下降75%.有些人争论说,中国的需求很大,可能使得谷底价格水平相对于过去大幅提高。但中国的需求是随全球周期而动的,存在很明显的周期性,因为它严重依赖出口。因此,尽管中国的需求可能使得一个周期内平均价格水平相对以前的周期更高,但它并不能减缓经济转向低迷所带来的冲击。

  ———2006年9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年会召开前夕,谢国忠先生在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一次座谈会上,就商品泡沫的性质问题同与会者进行了辩论。

  当前的紧缩幅度不足以阻止商品投机。央行对通胀的暧昧姿态,只是刺激了更多金融投机,从而引发更大通胀,使软着陆更难实现。

  ———2006年7月8日,全球通货膨胀已接近于十年来的最高水平,中国也正在面临流动性过剩的难题。对此,谢国忠先生发表个人观点。

  我们这个行业难免争论,争论要靠手上的材料,在材料不全的情况下,感性成分就会大。我是做这样工作的人,要为基金经理服务,基金经理们掌握着4000亿美金,我的预测和报告必须对他们有价值。他们每个季度都要给我打分,如果我的评估和预测不合适,基金经理们的反应就不好,我就会失去工作。我说的话,对的要比错的多,别人听我的话才有价值。

  ———2005年12月18日,谢国忠博士接受《mangazine·名牌》杂志访谈语出惊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