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浙江纺织企业争相进军中国最大棉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5日 06:02 都市快报

  记 者 董 捷

  本报讯 每到棉花丰收的秋季,新疆的供销社、兵团和民间炒棉客都会打一场棉花收购战。可是从去年以来,这些炒棉者逐渐隐退,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棉纺织生产企业。最近,浙江宁波、绍兴等地数家纺织企业争相在新疆开厂,把一排排机器直接建在了棉田边。

  炒棉客让位于投资商

  新疆是国内最大的产棉基地,棉花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1/3。据新疆温州商会估计,前些年温州人投入收购棉花的资金不少于100亿元,其中仅在新疆主产棉区阿克苏地区汇聚的温州资金就达30亿元。

  可是,“拐点”在2004年下半年出现。

  随着

宏观调控银根收紧,温州棉商资金链也随之绷紧,在挤掉虚抬的价格泡沫后,新疆棉价“高台跳水”,从去年初的每吨18000元以上跌至11000元以下。

  去年,到新疆炒棉的温商只有少数人赢了小利,多数人亏了大钱。反倒是那些在当地开设比较简单的轧花厂,将籽棉加工成成品棉再转卖到东部地区的人赚了钱。

  许多企业从中得到启发,开始着手把厂开到新疆,加上当地国企比重较大,急于资源重组,而且棉纺织业目前还停留在以纺纱为主的初级阶段,除了少量的针织、坯布外,处在产业链更高端的印染、服装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从去年至今,已有五六家新疆棉纺企业来浙江招商。

  产地加工获利空间大

  瞅准机会的浙江企业,已经动手了。

  雅戈尔集团与新疆新棉集团喀什棉纺织厂签订了8年的租赁合同,近日在新疆喀什挂牌成立了棉纺织子公司;浙江绍兴的雄峰集团投资38亿元,在新疆建设了55万锭棉纺工业园,并引进1000台先进特宽幅喷气织机;舟山的弘生集团投资11亿元,也在新疆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家纺产业基地。

  绍兴一家颇具实力的纺织企业今年上马了新的生产线,他们的捷径就是在新疆棉花产地收购一家上游企业。

  厂商透露,纺织产业的利润空间主要产生在两头,除上游原料是可控制的一块利润外,另一块利润空间则集中在产业链的下游。棉花加工成棉纱,可增值50%至300%左右;棉纱织成坯布又可增值30%至100%左右;再印染加工制成成衣、生活家用品,还能再增值100%至300%;进入流通领域面向消费时,还有10%至50%的增值。因此,上游原料产地拉伸产业链,有很大的获利空间。

  原料产地已成必争之地

  作为中国最大产棉区,新疆的棉纱生产规模仅占全国的5.4%,棉纱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新疆有丰富的棉纺原料资源,浙江企业看中的是当地原料供应充足,规模成本也比较低,这为产品加工提供了很大的升值空间。这些优势足以弥补当地交通运输不便等劣势。

  这样的投资模式在浙江企业中屡见不鲜,廉价的原料产地是有利的生产地,投资企业可以利用当地的原材料,在当地加工成半成品或者成品。

  浙江个私企业协会有关人士认为,浙江企业外迁主要是“增量”意义上的跨地区发展,不少浙江企业正是通过到原料产地去进行生产,从而积累了更雄厚的家底。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