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安振刚:奉献祖国 回报母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 17:16 新浪财经

  

安振刚:奉献祖国回报母校

图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董事、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安振刚。(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安振刚 男,汉族,本科学历,195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业经济系工业企业管理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工作。1982年8月至1984年8月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华东船舶工业学院任教;1984年9月至2001年12月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7月后改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部机关从事管理工作,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副主任等职。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江西洵阳电子仪器厂挂职锻炼,任党委副书记。2004年1月至今,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董事、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我离开母校——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已经20多年了。二十多年来,我从事过教育管理工作,当过

公务员,如今成为一名国有企业的高管人员。但是,每当我走上新的岗位开始创业的时候;每当我克服困难走向新的起点的时候;每当我取得成绩面对掌声和鲜花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母校对我的培养,是母校给了我干事业所需要的本领和做人所应具备的品质。

  我是恢复高考后第二批进入高等学校的大门。1978年9月我成为了北京经济学院的学生,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活。记得当时我们班里男生多女生少,而且年龄参差不齐。我算是年龄比较小的,我很佩服我的那些经过十年文革、走南闯北之后又回到教室苦读的同学,正是在他们那种人生百折不挠的精神鼓励下和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在大学毕业之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的入党介绍人,至今仍然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任教,辛勤的培育着一批又一批祖国需要的人才。

  1982年我毕业分配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工作,从此,便与我国的造船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多年尽管单位变化不少,岗位调整频繁,先后在高校、机关、企业工作,但都没有离开船舶工业战线。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我开始在企业任职,更是直接在造船一线为我国的船舶工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念育人 终身受用

  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尽管在参加工作之后,并不是每一门课都能直接应用,但是,在学校课堂上老师经过精心提炼的观点,哪怕是一句话,都会对我们人生的成长道路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得大学期间开了一门课叫《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给我们讲授这门课的老师叫冯立天。我们上大学时期,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是实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然而老师在《国民经济计划管理》课程结束时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直影响着我参加工作以后的思想和行动。冯教授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进步,国家计划管理经济的成分会越来越少,市场经济的成分应当越来越多。当时能讲出这样一句话,真是难能可贵。在机关工作的二十年间,我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时期,亲眼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在这里我可以欣慰地讲,就我个人而言,之所以对市场经济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也曾较早的发表过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就是得益于在上大学时老师的这一观点。我还清楚地记得,班主任刘红老师教育我要敢于坚持原则,今后在工作中只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终究会被人们认可。正是这句话,时常鞭策自己,在做纪检监察工作的时候,不怕困难,敢于碰硬,为党风廉政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还记得我们专业课的老师在上第一堂专业课时说的一句话:这是你们拿饭碗的课,你们要在这门课的基础上不断的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提高。这些话对我后来的工作、生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机关工作是事务性的,但是学校培养了学习与研究的风格,使我能够从事务性工作中,寻找其内在的工作规律。因此,从事机关工作不久,我就开始在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提高,为作好机关工作探讨其内部的规律性。在我从事教育管理的五年间,我组织编辑并出版了《企业中层干部岗位职务标准和培训规范研究》,被当时国家经委推荐为岗位培训系列教材之一,对当时的全国企业领导干部岗位培训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我还作为副主编,编辑了《现代职工教育管理学》一书,并直接撰写了两章的内容,由中国职工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还参与制定了《中国船舶工业1984—2000年人才规划》、《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85——1995年职工教育规划》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85—2000年继续工程教育规划》,其中,《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85—2000年继续工程教育规划》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机关的工作虽是事物性的,但只要我们认真的去研究总结就会有成果、有业绩,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献身造船 勇摘明珠

  国有企业担负着国民经济命脉的重任,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我为能够在国有企业里工作而高兴。进入二十一世纪不久,我便受党组织的委派,来到生产一线,来到了上海,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在企业里直接为我国的船舶工业贡献力量。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一家特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造船工业的排头兵,是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树立的国有企业典型,是中国第一个年造船产量超过100万吨的企业,也是第一个承建世界高难度船舶LNG船的企业。沪东中华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关键是沪东中华形成了一种“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和“精细管理,政令畅通”的企业文化,这是沪东中华的核心竞争力。我进入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骄傲。

  船舶工业是中国的民族工业,从1865年清朝政府在上海建立江南制造局起已有140年的历史,可以说上海是中国造船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中国的第一门大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艘海洋战舰,都出自上海——中国造船工业的基地。如今我们正在为世界造船领域的高难度船舶液化天然气船,即LNG船而挥洒汗水。

  LNG船是专门用来运送天然气的船舶。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天然气作为一种新的清洁

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所以,全球范围内开采量、运输量和消费量急剧增长,需要进口天然气的国家不断增加。为了便于运输和贮存,需要将天然气用加高压冷却的办法让天然气体积缩小,当天然气被冷却至-162度时,将会变成液态,即液化天然气(英文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而这种液体是一种易燃易爆物质,为了安全高效地运输液化天然气,就迫切需要建造一种合理的运输工具,于是LNG船便诞生了。

  LNG船具有三大特殊性:一是特殊的液货系统,它需要能够具备在零下163度的低温下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能力,船上的液货操控系统要能够承受在巨大温差下处理液货的能力;二是特殊的主推进系统,在海上航行中自然挥发的天然气能够经管路输送到主机燃烧,在海上实现燃料自给;三是对船体结构要能够承受40年疲劳的长寿命考验,以及大量低温钢在船体结构上的使用,以控制液化天然气挥发速率及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由于这三个特性,使其造价比一架

波音747飞机还要贵,因此,LNG船是世界公认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三高”船舶,被誉为世界船舶建造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世界造船领域把科技含量最高、建造难度最大的船舶称为皇冠上的明珠,当今世界造船界公认LNG船和超豪华邮轮为船舶建造中皇冠上的两棵明珠。)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技术实力,在国内率先开工建造国内第一艘LNG船,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同时,这也打破了日本、韩国和少数欧洲先进国家对LNG船的垄断,实现了中国造船史上零的突破,它使中国造船业在高技术船舶建造领域中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总之,LNG船的首次建造是中国造船工业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中国造船走向高科技的里程碑,是中国造船工业赶超日、韩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标志。2004年8月11日对沪东中华职工来讲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LNG船的建造合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约,它是我们国家造船业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标志,也是我们沪东中华的光荣与梦想。

  我虽然不是LNG船的工程设计人员,但是作为沪东中华的一名职工,沪东中华的一名高管人员,能够亲自参与LNG船的建造,为LNG船的建造贡献力量,我也感到无比的荣幸。我牢记集团公司领导对我们企业高官人员的要求,即:在经济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政治上,确保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我作为一名沪东中华的企业高管人员,着力推进围绕LNG船建造而建立的管理体系,特别是HSE管理体系(即健康、安全、环保)的建立、实施、检查,我参与制定了各项改革措施并积极推行了大规模的HSE管理体系的培训计划,使公司内全体职工进一步确立现代造船理念和“数字造船、绿色造船”的发展总战略,以达到适合建造LNG船的需求。我还从三个方面围绕LNG船开展效能监察,一是制度建设,建立约束机制,用制度管人;二是廉政教育,采取廉政谈话、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三是监督检查,狠抓落实,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规范各类行为,确保“工程优质,人员优秀”,确保LNG船的顺利建造。我还通过全面履行工会维权、建设、参与、教育的职能,关心职工生活,关心职工成长,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增强职工的凝聚力,把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为LNG船的建造,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履行高管职责,为船舶工业工作,为LNG船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我自觉不自觉的总是想起在学校时学到工业企业管理的知识。我总感到,虽然我现在所用到的知识,已完全不是在学校里直接学到东西,但是我们在学校学到的是一种整体能力,学到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至今受用,他给我以工作的力量。

  造船工人是辛苦的,可谓是冬炼三九,夏炼三伏。我看到造船工人最高兴的时候就是他们把自己亲手建造的大船送入黄浦江的时候。当看到一条条船交付船东,奔向四洋五洲的时候;当看到停在码头上的LNG船,即将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时候,造船工人的汗水没有白流,是他们手中的焊枪,绘出了中国造船的彩虹。

  大学的生活是难忘的,不仅给了我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更给了我一种适应各种工作的基础能力。我在上大学时是享受一等助学金,可以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是人民培养了我。现在我为能在造船一线工作,感到很高兴。中央已确定船舶工业发展战略,即:中国要赶超日本、韩国而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我愿在船舶战线上,努力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是无私的,而这种培养对于一个人的受益是终身的。对母校最好的回报,就是我们在各个岗位上努力工作,并取得成绩,谱写出一曲曲功城拔寨、无坚不催的凯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贡献出我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汗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