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母亲就在那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 02:49 中华工商时报

  这次回家,才知道母亲一天要吃11种药。我平时只知道她有高血压、糖尿病,一直以为这是老年病,许多人都会有的,但不知道母亲的病症到底有多严重。

  母亲坐在床沿上,满脸歉意,觉得我和弟妹跑这么老远来看她,耽误了工作。我们是接到父亲的电话赶来的,母亲这次发病不是因为我上述的病症,却是因为脑梗塞,据父亲的描述,她头疼得在床上呻吟,父亲从没见过这种病相,就给我们打了电话。

  等我们赶来,母亲的病已有好转,脸上几道深深的皱纹,仿佛还遗留着痛苦的痕迹。她克服着疲惫,问我工作的情况,问我在外地一个人怎么吃饭,细致到我搭伙的食堂都有些什么菜,又问清清(我女儿)的学习情况……我忽然有一种犯罪感,觉察到自己的不孝。这么多年了,我竟一直很少留意母亲,只有她在留意我。我和母亲的见面似乎只局限于逢年过节,但那样的场合,也只是母亲在厨房里忙碌,我们吃母亲做的菜,自顾喝酒聊天,然后一阵风一样地离去,然后,母亲就从我们的生活里消失了。现在才能回忆起母亲那时的笑脸,团聚带给她的欣慰,她望着我们时慈祥的样子以及她对我们的牵挂、担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越来越不留意母亲的生活,也不去探究她的心境、她的苦乐。我一直以为自己忙,工作、家庭、写作,诸多的不顺心,一波接着一波让人喘不过气来,就像古人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我的感受,大概也是许多同代人的感受,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折腾,好像集体遗忘了自己的母亲。

  前几天看一个报道,说是国外学者考证,中国的儒学比起韩国要弱多了。现在很多人热看

韩剧,但对韩剧中尊老敬老的韩人风气却较少留意。对于儒学的孝文化,我们也似乎患了集体失意症。

  但母亲对儿女的牵挂却从没有减弱过。我见过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儿子是我爱人班上的学生,调皮捣蛋。这个儿子,实际在她

离婚后判给了前夫,可前夫不问事,仍全靠她抚养。她每次来我家都要流泪,说好话,请老师严管。她生活困难,我常见她去垃圾箱里捡废品,被人呵斥。

  她做的一切,她的儿子几乎一无所知,或者根本没有兴趣去了解。但我知道了,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忽然就想起史铁生一篇《我与地坛》的文章,写他当初残废时,母亲到地坛公园寻他的情景:“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是啊,来不及了,有多少人在醒悟时会掉进痛悔的深渊。我们往往只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但在最近我才知道它还有下句:“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的寿命不是无限的,也许在我们回首的时候,她已经不在了,把无尽的遗憾留给后人。

  母亲就在那边,她不在我们双眼紧盯着的前途、命运、功利中。母亲一直在暗处,在我们目力所不及的地方,在我们容易忽略的地方,甚至在不为我们所知的地方。她的爱,在那暗处闪着光。

  母亲就在那边,但我们还没有转过脸来。

  (13H3)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