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广西贺州: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领跑全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 02:49 中华工商时报

  日前,国家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领导一起前往贺州授匾,隆重庆祝贺州市成为全国第一个“水电电气化市”。这意味着,地处西部偏远山区的新兴地级贺州市,其水电电气化建设已领跑全国。

  发展农村水电建设

  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是2002年6月撤消贺州地区而设立的地级市,总人口210万人,居住着汉、瑶、壮、苗、回、侗、彝等20多个民族,市辖八步区、钟山县、昭平县和富川瑶族自治县。撤地建市之后,以市委书记李达球、市长陈利丹为首的新一届贺州市党、政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企业化和商贸业、旅游业发展的“三化两业”工作重点和“五业并举,工业优先,夯实基础,做大总量”的工作思路,在这一阶段性的发展战略中,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狠抓能源基础建设。

  据贺州市政府分管水电的秦全贵副市长介绍,贺州市雨量充沛,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成网,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据资料显示,贺州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桂江、贺江、临江、思勤江和富群河等,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6条,全市水能蕴藏量85万千瓦,可开发量81.5万千瓦,但至2002年建市时,实际开发的水

能源仅为20万千瓦左右,可开发的提升空间巨大。针对贺州的实际情况,贺州市决定以发展农村水电为主全面加强能源基础建设。

  秦全贵副市长介绍说,在市委书记李达球、市长陈利丹的指导下,贺州市专门成立了贺州市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境内水能资源分布特点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流域综合开发的需要,坚持流域梯级开发为主,挖潜改造并举的原则,按照“全面规划、择优开发,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突出重点,全面平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开发桂江流域梯级、贺江流域梯

  级、八步区临江河流域梯级为主,全面开发贺州市水能资源。

  与此同时,为了加快水电发展,实现农村电气化,贺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电产业发展创建农村电气化市的决定》,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水电资源开发建设的鼓励政策,开放水电开发市场,实行“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办电政策,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电积极性,多元化、多渠道筹资办电。并按照“适当补偿成本、合理平衡收益,依法计征税收”的原则规范电力市场,制定上网电价。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新机制实施,拓宽了融投资渠道,广泛吸纳了社会资金,引导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和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发农村水电。

  贺州市丰富的水资源及该市发展农村水电的措施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在小水电发展最活跃的八步区,截至2006年上半年签约建设电站90座,装机容量21.79万千瓦,投资额12.55亿元,开工电站66座,装机19.148万千瓦,累计投资已达8.71亿元,目前有45座电站已建成投产,其中90%以上小水电开发资金来源于市外投资。

  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贺州市水电农村电气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十五”期间,贺州市共完成电源建设投资9.8亿元,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7.45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从26.7万千瓦,增加到2005年的44.15万千瓦,比“十五”初期增长65.36%。

  截至日前,贺州全市拥有单机100千瓦以上中小型水电站155座,总装机容量41.15万千瓦,占全市水能资源可开发量的50.5%。加上全市目前在建水电站工程55座,装机容量30.69万千瓦,已开发容量占可开发容量的88%,贺州成为名符其实的水电大市。

  水电电气化初显成效

  贺州市委书记李达球表示,贺州市的农村水电开发要走自己的路子,所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体现,还要实现一种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为实现水电开发建设科学有序,贺州市先后完成了《贺州地区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贺州市水电开发及配套电网建设规划》以及各县(区)的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规划、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规划以及水能资源开发专项规划,并纳入全市经济总体规划。贺州市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以地造林、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以工生财、以财哺农”的发展思路,构建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把水电开发与水利建设、江河治理、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扶贫开发等有机地结合。

  目前,贺州市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SL30-2003)的标准。全市总用电量143467万千瓦时,生活用电量26152万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684.6千瓦时,

  户均年生活用电量518.43千瓦时。

  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使贺州市农村用电普及率明显提高,供电量的增加和用电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广大贺州农村农户改变过去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丰水期间,贺州市实行小水电代燃料户13.89万户,占全市总户数的27.53%。

  贺州市钟山县花山瑶族乡村民潘忠老人扳着指头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这几年来市里大力发展小水电之后,电线就架在我们村边,我们村里不缺电。市里卖给我们的电价也很便宜,我们家已用上了电视、电饭锅、电磁炉等家用电器,不用再到山上砍柴、割茅草了。村里许多年轻人还将原来砍柴、割草节约下来的时间去搞基地项目或进城打工增加收入。这笔账,合算!”

  “以电代燃料”在贺州得到推广,改变了贺州市农村单一的能源结构,既节省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又减少了森林砍伐,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防止水土流失加剧,防洪减灾效果显著。目前,贺州全市森林覆盖率69%,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推动经济全面发展

  水电电气化建设将贺州市丰富的水能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资源优势,依托水电强势产业,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

  2004年,贺州市第二产业占GDP

  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上升为第一位,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二一三”的历史性转变,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格局。当年全市水电企业发售电收入近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292万元,上缴税金8859万元,水电产业已成为贺州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2005年,贺州市水电产业再上一个台阶,水电企业年发供电收入9.06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5.51%,实现利税1.41亿元,占财政收入的12.59%,电力已成为贺州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期间,贺州全市水电企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6.69%,净资产收益率年均增长6.89%。

  水电站的迅猛发展为贺州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有关统计数字同时显示,2002年7月至2006年7月,贺州全市完成供电量88.37亿千瓦时,其中供贺州市工业用电比重就达80%。

  在水电产业的推动下,贺州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158.2亿元,与“十五”初期的94.53亿元相比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由705美元提高到1020美元,财政收入由5.6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1.22亿元,年均增长17.7%。三次产业结构由41.9∶26.7∶31.4调整为32.9∶41.6∶25.5,经济结构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主导格局转变,加快了贺州市“三化两业”的进程。

  截至2006年上半年,贺州市各项经济数据仍呈上升趋势。

  贺州水电电气化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除了被国家水利部授予全国第一个“水电电气化市”荣誉称号外,国家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大力开发农村水电,提高山区农村的用电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贺州市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中的做法与措施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全国学习借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