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工业立市战略中的瑶海振兴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 09:5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段树军孟歌 “现在经济开发区的合肥海尔,前身是我们的无线电二厂;佳通轮胎前身是合肥轮胎厂;日立前身是矿机厂;联合利华前身是化工厂。这几个比较好的企业,过去都是在瑶海的土地上。”中共合肥市瑶海区委书记许建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瑶海区是合肥的老工业基地,计划经济年代瑶海的GDP曾经占合肥GDP的一半以上,为合肥作出过重要贡献。 “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代,我们承担了改革的阵痛。”许建说,瑶海区像东北老工业区一样,出现了一部分企业外移以后丢下的沉重负担。经营走出去,留下的是破烂的厂房和老弱的职工;出现了基础设施薄弱,包括道路、绿化等比较滞后;老企业的负担沉重,下岗再就业问题严峻。与之相伴的是财政比较薄弱。因为一部分国有企业重组嫁接以后到别的地方去了,新的企业还没有产生集聚效应,税收相对比较薄弱。许建认为,这些问题是瑶海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是瑶海的困难、不足。 用发展破解难题 “但瑶海作为我市的老工业区,具有‘工业兴邦’的人文传统和工业经济生产要素。”许建介绍,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瑶海的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可喜的局面。 区域工业经济总量得到极大扩张。“十五”初期,全区工业规模偏小,2001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960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2800万元。2002年区划调整后至2005年底,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由原来的40户增加到81户,经济总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扶优扶强原有的钢铁、化工、机电、建材、造纸、纺织服装等产业的支柱作用和竞争优势,到2005年底,完成工业总产值76亿元,年平均增长幅度达16%;工业增加值完成20亿元,年平均增长幅度达12.3%。 国有和集体资本不断从一般竞争领域退出。2003年初起,瑶海区集中力量开展国企“双退”工作,到2005年,30户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在全市率先完成“双退”任务,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得以有效调整。 民营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十五”期间,瑶海按照“政治上平等、政策上扶持、法律上保障、方向上引导、发展上放开”的原则,加大支持服务力度,确保其享受“国民待遇”,使民营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至2005年底,区域内民营工业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实现新跨越、增加税源、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和增长点。 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规模经济基本形成。继工业企业“退二进三”、“退市进郊”后,进而实行“退二进区(工业园区)”。2002年6月首建瑶海工业园,是区域工业加速实现基地化、集群化的标志。至2005年底,区内基本建成以瑶海工业园、红旗产业园、大兴产业园、磨店工业园为主体,各乡镇、街道设置的小型工业园为补充的园区格局,原先“遍地开花”、过度分散的乡镇、街区工业,已逐渐向集群化、基地化转移,以工艺和行业特色为着眼点的产业集群初见雏形,规模经济基本形成。 打造工业瑶海 “在当前合肥跨越式发展的情况下,如果说瑶海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觉得还是发展不快。” 许建说,在瑶海这样基数比较小、困难比较多的情况下,更应该跨越式发展。刚刚召开的党代会上,瑶海确定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要打造一个工业的瑶海。努力把瑶海建成合肥市重要的现代制造加工区,使瑶海现有的GDP能够占到合肥GDP的十分之一。我们现有份额大概占到7%。我们今年的投资要达到82亿,增长幅度是80%以上。今年我们的招商引资要达到43亿,增长55%,这样的速度大大高于全市的平均值。“缩小差距,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许建介绍,今后几年,瑶海将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挖掘潜力,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和产业集群工程。 发展壮大五大支柱产业。加大投资集聚,扩大现代产业,扶优扶强,强化冶金、机电、化工、建材、造纸、纺织服装等产业的支柱作用和竞争优势,到2010年,发挥支柱产业在经济中的支撑作用,确保其主导产品的规模和技术居全省同行业领先水平,实现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85%以上。 加快建设四大生产基地。建立以新合钢、合化为核心的钢铁化工生产基地,以合肥服装纺织工业园为主体的服装加工基地,以胜华集团为龙头的机电产品加工基地,以红旗产业园和双圩工业园为核心的建材、家具、纸业生产基地。 培育扶持大企业大集团。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招商引资、自主培育、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等多途径,扶持发展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并以此延伸产业链,聚集一大批为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到2010年形成规模以上企业达110户,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6户以上,20亿元的2户,50亿元的1-2户。 技工的摇篮 “合肥要工业立市,那工业立市就要储存培养更多的技工,我们瑶海就是技工的摇篮。”许建介绍,作为合肥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瑶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各类产业技术工人、专业人员及熟练工人富足。我们还要建设合肥的职教城,把合肥市所有的大中专技工学校集聚到这块土地上来,形成一个10平方公里,20所学校,20万人口的一个新型的职教城。“职教城包括很多宏伟的规划,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包括省教育厅都非常支持。”到目前,已经有合肥市职业教育学校、安徽技术学院、安徽水利学校、农机学校等院校进入职教城,安徽职业学校也将要进入。 “集聚技工,将来也是一个投资热点。”许建说,在某种程度上说,今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瑶海掌握了熟练的劳动技工,就能为瑶海“工业立区”奠定人才支持,人才储备。 许建认为,经过‘十五’期间的调整、引导、发展,当前,瑶海区国企改制退位任务已全部完成,投资发展的体制性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瑶海区是老工业区,工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技术和劳动力要素占先;作为合肥市主要公路、铁路、水路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相对较低的综合成本,使瑶海区发展工业的比较优势日益明显。“在合肥工业立市的大战略下,作为老工业基地的瑶海,目标是建设起以现代技术为主导,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效益显著区域特色鲜明又具有广泛的国际化合作的大工业体系的‘工业瑶海’。” ■城市名片 瑶海区位于合肥市东部,辖10个街道、2个乡镇、1个工业园区,城区面积142.9平方公里,人口38.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06万人。 瑶海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合肥市的交通枢纽区、传统工业区、新兴市场区、现代物流区和旅游休闲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