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图文]秋日胜春朝——第十四届中国质量企业家论坛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 07:5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图文]秋日胜春朝——第十四届中国质量企业家论坛纪实

  创新的质量,给了我们无限的空间;质量的创新,改变了我们生存的方式……

  9月26日,300多人聚集京城,共同求解质量、品牌与创新这道方程式。

  秋风摇碧空,霜园红叶丰。9月的京城,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在这个橙黄橘绿的季节,一群质量人和管理者相逢聊“新”意。9月26日,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二楼会议厅里,由国家质检总局等四部委联合主办的2006中国质量企业家论坛上,引发了300多位企业和科研专家对“质量·品牌·创新”的感悟和新解。

  论坛会上,一个个专家、企业家的发言或慷慨激昂,或悲情跌宕,既有对质量的感动,也有对品牌的奢望,更有对创新的渴求。虽然创新是一道多解题,但让人们找到了求解的方程式:质量夯实了竞争全球化的根基,品牌体现了竞争长期性的能力,创新成为企业永续经营的动力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短短的两个秋日,让惶惑的人明晰,让明晰的人坚定:质量、品牌和创新构成了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不断地创新前行!

  技术创新

  永葆产品质量的魅力

  “中国制造业真正的成功,决不在于原产于中国的工业品有多少,而在于以技术和质量为内涵的中国品牌被国际市场认可的有多少。因为消费者选择商品时并非选择你的广告,而是选择你的产品本身的属性,即产品的功能、性能和质量。这些主要由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所决定。”

  一直信奉“技术创新是产品质量根本”的海信集团副总裁郭庆存谈道,将管理上的木桶理论引申到对于技术的认识,我们认为,桶底是质量,技术则是桶帮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一点,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身同感受。从十几年前空调行业排名十几位,到如今业界“老大”;从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行业前三位并有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到成为行业内第一且惟一的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董明珠说,格力最大的能耐就是创新。

  创新,让我们生存下来;创新,改变了我们生存的方式。董明珠说:“我们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3%作为研发费用,投入巨资购置世界一流研发试验检测生产设备,建成200多个空调试验室,技术研发人员达1200多人,不吝惜资金成立科研攻关项目小组,加大核心技术的投入。至今,我们已开发出家用空调、商用空调等20大类、400多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申请注册国家专利700多项。”

  “技术和质量是一个品牌的‘桶底’,没有高品质就没有高端市场占有,也就没有一流的品牌。”在商界鏖战十几年的董明珠,谈起创新激情难抑,“只有紧跟市场,不断创新才能永葆品质和品牌的魅力。”

  “品牌的第一层次就是质量的保障,意味着冠以该品牌的产品达到了某种卫生、健康、功能方面的标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软交换产品总经理王翔谈道,在该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中,始终坚持把满足市场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提出了50%原则:公司领导、设计人员必须将50%的工作时间深入到市场第一线,深入客户,了解需求。

  此外,中兴通讯还非常善于将新技术转化为标准。目前,中兴通讯已加入了ITU、3GPP2、CDG等50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并获得了NGN、光传输、信息安全、网关及3C终端等多个领域的国际标准起草权和编辑者席位,累计提交国际标准文稿1000余篇。中兴通讯正在由行业标准的参与者向主导者转变,逐步成为国际标准制订领域引人注目的“中国力量”。

  在空调压缩机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5%的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建芳介绍:“目前,公司新产品研发项目在进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矩阵结构,纵向形成了设计、试制、检测、试验、批量试制、大批量生产的推进路线,横向有数值仿真技术、疲劳分析、专业的线形和非线形结构分析、流体分析等各类应用技术和要素技术的支撑,一旦有关键技术需要突破或者重大问题需要解决时,可以快速调动最得力的人员及相关资源进行攻关,确保新产品开发的顺利进行和产品品质的最佳匹配。”

  论坛上,三位质量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在品牌和创新方面的研究和思考。天津南开大学范秀成教授结合世界著名公司的案例就品牌、品牌资产、品牌力量以及品牌的形成过程做了系统、生动的讲解;清华大学赵平教授分别就中华老字号品牌的激活和强化,中国产业集群品牌的创新、发展以及中国本土品牌如何更有效的进入国际市场,成为重要角色进行了详细剖析和探讨;中国人民大学黄卫伟教授指出,市场份额战略赢利模式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经营是赢利支持增长而不是增长支持赢利,反证了企业经营中创品牌增加附加价值的重要性。

  “一年好景最佳时,相逢不用忙归去。”平日里个顶个忙碌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学者,此时,因为质量,因为品牌,因为创新,一个个诚挚谦恭的聆听着、思考着、交流着,且无“新”不成语,句句有“新”意。

  管理创新

  形成组织的竞争优势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人才是企业创新的灵魂,专利是人才创新的体现,标准是专利的表现形式。

  但是,技术创新仅仅是企业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周寄中教授谈道,技术创新必须辅之以管理创新、应用创新等其他创新才能够获得效益。

  1994年,我国首家在美国纽约上市的企业——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晏平谈道,玉柴公司在技术管理中实施“四化”技术管理,即实施知识技术化、技术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其核心工作就是“识别现有产品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将技术转化为专利——将专利转化为企业标准——将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规划满足未来需求的技术”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目前,玉柴公司构建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订了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通过实施可靠性“三级跳”工程、产品质量升级、工序质量控制、岗位质量责任制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水平逐渐对接国际,成为国内

发动机行业的“领头羊”,塑造了“玉柴机器,王牌动力”的质量品牌。

  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经营绩效,玉柴公司还于2002年开始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通过构建24个公司级关键绩效指标和92个部门级关键绩效指标(即KPI)体系,持续完善公司战略、优化资源及过程管理、关注顾客与市场等,不断实现经营业绩的提升。2005年,玉柴公司又通过推行卓越班组管理,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小组及各岗位,提高员工技能素质,逐步实现班组的自主管理,从而达到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这一年,根据技术工艺、设备工装、岗位职责等共建立了425个班组。全年通过卓越班组生产的创新项目超过200项,每一项均创造了显著的效果。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出一套适用国有控股、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管理制度:白领、蓝领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从源头抓质量,直至各施工队;严格执行美国的AWS焊接标准和AISC钢构规范等国际标准,做到产品“不欠债”,完全符合买方要求才发货离岸。同时,通过七事一贯制指挥体系,将经营、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整机运输、售后服务等七个环节由一个指挥部统一指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应变能力、抗风险能力。目前,该公司已建立拥有800名专业质检人员的质量管理体系。

  如何让消费者长期喜欢并信任你?A.O.史密斯(中国)

热水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威说,消费者之所以购买我们的产品,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能够针对他们的需求不断地推出新产品,适应了他们个性化的需求。因为不断地创新,奉献给他们的是高质量的精品,那消费者就喜欢你的产品,就没有道理不信任你的品牌。

  从这个层面上讲,需要有相应的高标准,需要企业去建立各种各样的保障体系:如建立强大的研发体系;建立非常有效的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和调研的机制;建立把对客户的调研和洞察转换成产品的制造体系;建立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各种机制和体系的保证,确保产品的品质。

  在这点上,丁威说,史密斯公司的思路一直很清楚,一直在遵循这样一个规律,虽然这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

  在管理创新方面,格力公司除了设立业内独一无二的筛选分厂,还大力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比如大力推行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管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董明珠说,格力电器要做的绝不是复制品,而是格力创造的世界品牌!

  事实验证,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形成组织的竞争优势。中国质量协会秘书长马林透过卓越绩效模式看到了加快管理创新的未来。“创新意味着组织对产品、服务和过程进行有意义的改变,为组织的利益相关方创造新的价值,把组织的绩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创新不应仅仅局限于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创新对于组织经营的各个方面和所有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组织应对创新进行引导,使之融入到组织的各项工作中,进行观念、机构、机制、流程和市场等管理方面的创新。”

  每一次成功的创新,创造了一个高质量的产品;每一个高质量的产品,都为

自主品牌添加了靓丽的一笔。正如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孙波在致辞中所言:“要不断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争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名牌,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让技术和管理这两个促进质量提高和品牌建设的轮子飞起来。”

作者:王 越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