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诺贝尔奖、菲尔普斯和中国的通胀与失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 05:12 都市快报

  李华芳

  10月9日,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蒙·菲尔普斯获得殊荣。2005年,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在北京工商大学演讲,演讲是用专业术语堆积起来的,但背后隐藏的故事却是:一个山西或者是西部一个贫困山区的农民要不要出来打工?比如说到广州。因为广州太远,所以信息传到山西难免会变味,就像荔枝不当天运到山西也会变味一样。所以这个农民就不知道广州原来还要办暂住证,还要租房子,还要和所谓的血汗工厂签不平等的劳工合同。这些都是农民的隐性成本,当农民最终预期到自己千里迢迢赶往广州,还不如在山西养羊的时候,他就“失业”了。

  按照菲尔普斯的话说,工人信息不通畅就会导致失业。有趣的是,在这个演讲之后,1994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提问说如果工人辞职后的失业赔偿高于他到千里迢迢外的成本的话,工人还是可能辞职的,问菲尔普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菲尔普斯说“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实际上,菲尔普斯的学术生涯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纳什的问题实际上是说,农民如果从国家或者社会上得到的补偿高于他到广州的成本,那么农民就会选择“失业”。当然只是不到城市去固定工作而已。这就是说,农民会有预期。实际上,任何一个微观主体都会有预期。而这种预期会影响长期。因此长期来看,通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中还要考虑人的预期。

  菲尔普斯最引人注目的贡献是修正了“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按照这条曼妙的曲线所表明的情况是,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在长时间内存在一种稳定的联系:低失业率往往伴随高货币工资增长率;高失业率往往伴随低货币工资增长率。换句话说,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这是菲利普斯通过对英国1861年-1957年将近一百多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

  其后很长时间里,人们都认为要降低通胀就必须以失业为代价。所以中国目前的通胀率被抑制,很多人认为是劳动力市场上大量劳动力失业的结果,比如说隔三岔五就听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消息。表面上有关系,但菲尔普斯却认为菲利普斯的理论有问题,因为造成通货膨胀的不仅仅是低失业率,工人对未来工资的高预期也是重要原因。

  而长期来看,通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不大。因为长期的通胀取决于通胀预期,而长期失业率只是由劳动力市场的运转所决定的。当然了,信息不通畅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运转。也就是说农民首先会对去打工的收益有一个预期,看是不是值得出来打工。菲尔普斯认为这些农民的聪明程度与经济学家相比,差不了多少。

  因此政府的经济稳定政策对于长期并没有什么效力,而在短期可能对平息波动稍微有点用处,但要想通过控制通胀来提高就业,或者通过干预劳动力市场来抑制通胀,显然这在菲尔普斯看来都是无稽之谈了。

  (作者单位: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