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冲破历史陈规开出财富新路 贵阳掘金“气候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 02:15 中华工商时报

  宜人气候是天赐贵阳的财富,贵阳人正在将其作为金条锻造。政府的理想目标是———以气候资源开发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并带动多产业联动发展,加速地域特色经济的转化,实现在西部大开发中提速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荣膺“中国避暑之都”

  在今年“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评选中,贵阳以“具有夏季特别是最热月平均气温舒适度的优势”荣登榜首。

  在联合国亚太组织等七大机构的八大硬指标中,贵阳气候的舒适度占据了极大比重。气候的清爽并非今天的贵阳才有,但用它来佐证自己夏季与众不同的魅力,还需要综合的科学评判。

  从气象科学的角度对过去“天无三日晴”的贬语做新解,就会得出贵阳夏季气候优势的明显特征———紫外线较弱、夏夜潮湿凉爽。这些特征在联合国亚太组织机构评选中国

避暑之都时成为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适宜数贵阳”,正是言及此地。

  长期以来,贵阳气候优势鲜为人知,从过去被外人嘲讽到如今登顶“中国避暑之都”的宝座,并迎来一批批世界各地游客,贵阳气候优势走过从“被误会”到“被发现”再到“被热捧”的曲折历程。几十年的努力、几代人的艰辛,让“避暑之都”四个字承载着太多含义。

  品牌催热“清凉经济”

  荣膺“中国避暑之都”美誉后,贵阳“清凉经济”迅速升温。

  盛夏一到,广州、武汉、重庆等城市及港澳地区游客源源流入贵阳,使该地呈现出酒店客房爆满、景区交通堵塞的景象。据悉,今年暑运期间贵阳机场创下暑运高峰持续时间最长纪录;贵阳四星级以上酒店客房入住率几乎家家爆满。截至7月底,该市各景区接待游客总数1050万人,旅游收入达50.1亿元,同比增长45%。

  借助宜人气候,贵阳市政府在发展旅游产业上显得兴致勃勃而又得心应手。官方的目光还放得更远,他们的计划是:充分开发当地的气候资源,使气候优势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以此为基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力。

  凉爽气候正成为一个卖点,“会议经济”的凸现就是一个证明———许多大企业都把全国性的订货会、产品推介会安排在贵阳举行。据贵阳市旅游局调查,商务会议旅游中平均每人至少花费1330元。调查透露,随着“会议经济”的骤热,这一数字还会增加。

  官方资料显示,在旅游业的强劲带动下,贵阳市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重上升了6.9个百分点,对全市GDP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有关专家认为,由“避暑之都”品牌效应催热的“清凉经济”,表明贵阳的生态环境优势正在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增强贵阳

竞争力的重要一翼。

  相关课题亟待开发

  显而易见,气候已成为贵阳炙手可热的资源优势。在当地政府看来,以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无可限量。

  目前,贵阳借助气候发展奶品产业,打造牛奶经济,部分农户已在养奶牛中致富。借助高原自然条件,贵阳还发掘体育训练的气候优势,已建成和在建一批国家体育训练基地。

  然而有社会人士指出,气候因季节变化,“清凉经济”终究会面临冬季等“霜冻期”的冻结,因此,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持续、稳定发展。

  业界显然要比政府更为“用功”。有研究称在贵阳温暖湿润环境中居住和旅游,女士保持肌肤湿润的效果要比人工熏蒸好得多。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开发贵阳的保健气候应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课题。

  餐饮人士也认为,政府应提供相关决策发展餐饮气候经济。这一观点源于此前曾有上海、重庆等地因气候异常导致餐饮业大殇事件。贵阳气候温和稳定,由此可借前车之鉴做好“气候餐饮文化”这道产业“大餐”。

  另外,贵阳还可借气候优势发展适宜的商业服装经济,满足全国需要的农业蔬菜经济,可以支援大西北干旱地区畜牧业的牧草经济。

  尽管如此,贵阳挖掘“气候经济”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另一个使生态专家隐忧的问题是: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贵阳能否克服因单纯追求“气候经济”而导致的气候遗忘,或气候破坏。

  (11E2)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