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企业也讲“亩产”,新观念助力长三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 13:56 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10月7日专电(记者蔡国兆、裴文彬、杨金志)长三角16城市目前都已到了经济比较发达、资源比较紧张、容量比较有限的阶段。下一步,长三角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实现新一轮腾飞、如何确立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日前,记者在对长三角部分城市主要负责人的访谈中得知,一些新观念、新意识正在对长三角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整体观:从“接轨”走向“融入”

  接轨上海是一个相当普遍的提法。但对于嘉兴市市长陈德荣而言,这却是一个过时的提法。

  “十多年前,我们嘉兴提出要与上海接轨,但现在我们不提接轨了。我们现在要融入上海,在体制、观念上全面融入而不是接轨上海:首先,要在体制方面与上海站在同一平台上;其次,基础设施要与上海全面联网,成为网络的一个节点。”陈德荣说。

  从目前江浙

长三角地区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看,各地无论从观念,还是从体制上而言,都已到达了相当的高度,与上海的差异在量不在质,与上海的路径在融合而不仅仅在趋同。

  不少长三角城市的领导人认为,目前,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城市需要建设更为成熟、更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为适应国际化竞争的环境,长三角应该成为一个整体,应该强调从原则到细节的互相配合,应该在更高的平台上建设一体化市场。

  竞合观:错位竞合而非同质竞争

  如何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错位竞合和差异化发展已经成为长三角城市官员的一大课题。

  “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竞合,不是竞争。”在记者访谈过程中,“竞合”是被频频提及的一个词。

  南通市副市长蓝绍敏说,在苏通大桥、崇海和崇启过江通道建成后,上海要对长江以北形成辐射和带动,必须依托南通。南京市副市长陈家宝则认为:“长三角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上海是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南京是一个副中心,这个关系我们始终是摆得很正的。但离开南京经济圈的壮大,上海的影响将大大削弱。”

  目前,从观念乃至实践的错位竞合确实已经开始。“新世纪,长三角的城市应该作为整体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需要我们长三角16个城市发挥各自的优势。”陈德荣说。

  “市场”观:市场主导而非政府指定

  虽然说要尽可能避开产业同构,但不少长三角城市的官员认为,一个城市的优势产业的形成是市场的结果,而非政府规划、主导和政策扶持的产物。

  陈德荣认为,作为区域性地方政府,对一个产业扶持,就是对其他产业的不公平。只要是国家允许的产业,政府都应该为它们营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在这样一种自然状况下,必然有一些适合当地区位条件、文化基础和资源优势的产业会脱颖而出。这种在自然竞争的比较优势之上成长起来的产业更具有本土性,

竞争力也更强。当然,对于在自然竞争中优势已现的产业,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扶持。但这种扶持不是给税收等优惠政策,而是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环境,引导他们建立行业协会,建立行业的技术中心,以提升其档次和水平。”陈德荣认为,一个城市优势产业的成长是市场主导、政府助推的过程。

  “一个城市的产业特色从长远发展来说是市场配置的结果,政府起到的是引导与推进的作用。”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持类似态度。

  “亩产”观:招商“选”资新趋向

  在当前的长三角,一个最新也是最有争议的概念是“企业亩产”。

  “以前,我们的做法是,只要企业出钱拿了地就任由他们发展,但从去年开始,我们对开发区提出了每亩地的投资指标。现在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每亩250万元至300万元的投资量。这一措施的目的是增加单位面积的投资量和产出量,实现高容积率、高含金量的发展。”绍兴市市委副书记顾秋麟对记者说。

  在浙江的宁波等地,记者甚至还接触到了企业占用地块的“每平方米投资量”“每平方米产出量”等概念。

  这样一种以“亩产”标准定引资门槛的做法是好是坏呢?有关专家对此评价不一:否定者认为有可能造成过度的求大求高之风,遏制产业间的协调发展;赞成者则认为它是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能耗、用最少的土地资源产生最大收益的力举。

  但不管如何,“亩产”观的出现表明,转变已经发生──不管是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经济增长的路径改变将是长三角新一轮腾飞的基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