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活力“西大门——西林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纪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0月03日 09:15 新桂网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梁杰珍 通讯员 黄仕伟 梁德

  山峦叠嶂,绵亘不断,坡陡路窄弯又多,让第一次到西林的司机高度紧张,格外小心。早上摸黑从南宁出发,挨黑才进入西林县城。10多小时赶了个两头黑,使第一次造访西林的记者,总算品味出几分昔日广西“省尾”的寓意。

  在西林虽然只是浮光掠影,但几天后当我们踏上归程,印在我们脑海里的,已是生机勃勃的“西大门”。从“省尾”到“西大门”,角色的转换演绎的是西林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成功探索。

  角色转换源于思想解放,观念的转变使昔日“省尾”重新审视自己,打造广西“西大门”的战略脱颖而出

  西林,在广西版图上的最西端,紧挨着云南、贵州,素有“一肩挑三省”之说,更有广西“省尾”之称。不过,国家级贫困县的“身份”,使“省尾”长期以来成为了穷乡僻壤的代名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壮大发展县域经济的目标。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新的切入点,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无工不富”,首当其冲是工业化。对于长期以来工业是处于空白的西林,如何造就自己的工业化之路?新世纪之初,一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讨论,让西林县的干部群众得以站在新的高度,用新思维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规划未来。

  于是,他们看到了“省尾”的比较优势:充沛的水力资源,宜人的气候,大片有待开发的肥沃山地,对于正在抗击石漠化侵蚀,以及苦于耕地资源枯竭的许多地方来说,他们是何等的富有!更何况还有云贵高原上丰富而宝贵的特色资源作为强大后盾,西林后发制人可谓“王牌”在握。

  抛掉山里人的自卑心理,冲破闭锁自守陈规陋习的束缚,以勇于改革的精神和求实创新的工作态度,西林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工业立县、农业稳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文化名县”的发展战略,决心要以资源工业为突破口,做好山、水、田文章,围绕农业抓工业,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把“省尾”建设成为展示广西新面貌的“西大门”。

  工业化的实现必须有大投资的支持。西林人用心引资,17.39亿元见证的是当代山里人大山一样博大的胸襟

  正如经济学家所言,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效益经济,只有规模经济才能产生高效益,而要取得规模经济首先要有大投入,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而言,必须依靠外地资本的不断流入才能支撑总量的迅速扩张。为此。西林从2001年起大抓招商引资,至今已引资17.39亿元,从而结束了无外来投资的历史。或许,这些投资从总量来说不算多,但所诠释的“西林精神”却十分感人。

  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省尾”,投资者“想来的不愿来,来了的不愿留”一直十分棘手。如何化解这个难题?拿县招商局农局长的话来说,就是“别人有的(优惠政策)我们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为此,县里实行了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个项目、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代办式”工作机制,除了各种优惠政策外,更用“心”留人。

  “澳林木业”原计划投资几百万元办个小企业。县里除了专人协助办理各种证照外,还从县财政拿出350万元为企业平整土地、通水通电。山里人的诚意和质朴以及办事的高效率感动了投资者,不但将投资追加到5000万元,而且把总部从南宁搬到了西林。青蒿是西林的特色药材,为让投资者增强信心,今年春县发改局建立了67公顷高产试验田,试验因旱受阻,项目组连续几个月不离生产第一线,确保了试种成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眼下,投资5000万元的青蒿产业化建设方兴未艾。

  用丰富的资源吸引人,靠优质服务拴住了心。投资者对“省尾”不再望而却步,资金从广东、浙江、四川、贵州等地源源注入,57个项目在西林遍地开花。

  让西林特色产品名扬国际,“大市场”意识为西林人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西林制造”正在托起一个朝阳工业

  我们和西林酒厂负责人姚治杨聊起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他一脸兴奋地说,西林灵芝酒一定要在今年的博览会上亮相。原来,有着30多年历史的县酒厂,最近引来了一位四川老板用重金重新打造当地的传统佳酿西林灵芝酒,他们选择“复出”的时机,就是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思想解放使西林人抛掉了“省尾”的自卑感,要成为广西“西大门”的新追求,使西林人在对比较优势的深刻理解中找到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好途径—依托大市场。于是,在打开大门请进来的同时走出去,近到家门口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远到广交会、泛珠三角经贸洽谈会……自我宣传,自我推介,寻找信息,接轨国际市场,成为了西林人十分重要的工作。

  大市场还是西林人的大课堂。一次广交会,一位外商要订购12吨葵油,由于生产跟不上,他们不敢接单。这件事带来的冲击,已不仅仅限于对资源优势的重新认识,而是对提高核心

竞争力的重新定位。如今的西林人再也不满足成为原料或半成品的生产基地,而是要通过资源开发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使走出“西大门”的产品,必定是西林乃至广西的名牌商品。大市场开拓了他们的眼光,工业化道路提升了特色资源的附加值。今天,科学的结构调整所催生出的电力、林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中草药加工和矿产资源开发等“五大工业体系”,成为了振兴西林经济的朝阳产业。随之而来的是成品木材,中草药材,姜晶、灵芝、迷迭香等特色产品源源不断进入法国、日本等欧亚国家,成为当地消费者的新宠。

  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使西林县获得了2004年度全区“发展县域经济进步奖”。2005年,全县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比2001年增长29.67%、134.1%、33.86%;今年1-6月同比又分别增长了6.4%、37.11%、13.7%。

  西林,为壮乡打开了一扇充满活力的“西大门”。

  编辑:蒙卫芝作者:梁杰珍 黄仕伟 梁德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