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中部六省理性走近 合力谋求中部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 09:20 中国经济时报

  地方经济半月谈 王海坤

  近半个月来,中部六省的一致“动作”引来多方关注,9月18日至20日,中部六省省委书记、省长首度齐聚郑州,出席中部论坛郑州会议,共谋“中部崛起”发展大计。据说,与会六省还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共同推进中部在规划、项目、产业、企业、资源等方面的联动;逐步推进各领域的合作,近期可从互补性强、关联性大的基础设施、资源、旅游合作做起;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在分工协作基础上更好地体现区域合作的功能互补,避免区域内恶性竞争……

  紧接着,9月25日,第一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长沙拉开帷幕,这一次,中部六省又是无一虚席,媒体评论此举不仅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国家八部门和中部六省份在联手搭建“

中部崛起”的投资贸易平台,是中部六省交流、合作的实质性动作。

  这似乎一改过去人们印象里中部各省“诸侯纷争、狼烟四起”的局面,特别“中部崛起”战略刚“出炉”那会儿,中部六省是一片“喊杀声”,为争做“中部崛起”的龙头省份,湖南全力打造“长株潭都市圈”,并把自己作为珠三角、长三角、武汉城市群三大经济圈中间的一个新生经济联合体来定位,凸显自身不可替代的位置;湖北则宣布,“武汉都市圈”建设正式启动,并且一再强调,自己有望成为中国内地第四经济增长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发力强劲,呕心沥血要打造一个“新中原”;安徽则高调规划“沿江产业带”,把其中最重的棋子落在了

马鞍山
芜湖
、铜陵,人称“马芜铜”城市群。据说,当时安徽此举目的是为了凸显该省的“工业化”……

  时隔不到两年,六省竟然开始联袂“行走”,而且动作如此之大,有关人士称,这与今年4月为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精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直接相关。该《意见》在酝酿两年后正式提出将中部地区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并逐步解决中部地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这无疑给了中部六省新的压力。《意见》刚出台,便有人预见,2006年将成为中部崛起政策全面实施的关键之年,中部地区在面临压力的同时也迎来了大发展时期。但是,也有专家指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诸多“软肋”,如经济体制比较“僵”,工业产品结构趋“同”,对外开放程度“低”等,外加上六省各自为政,“纷争”不断,这些必将制约新形势下的“中部崛起”。

  其实,中部六省也同时意识到必须改变现状,破除“软肋”及不和谐的因素,要完成中央提出的几大基地建设及建成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任务就必须加强各省间的紧密合作,要形成中部六省的联动。

  实际上,学界早有声音认为,“中部崛起”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如何促进中部六省间的合作,从而打造中部经济“增长极”,而现实的情形却是,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都在通过“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的概念向中部渗透,就连环渤海经济圈也将山西纳入辐射范围,但中部六省之间形成合力的内在驱动力却不足。但是,明眼人都不难看出,中部六省不仅在区位上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承东启西、辐射八方,在全国板块经济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部有理由通过打破区域间的“行政”分割,形成合力,来实现“中部崛起”。

  正像最近安徽省某领导说的那样,安徽与其他中部各省之间有着相近或相同的产业结构,发展也基本处于同一层面,双方有竞争的一面,但主要应是合作共赢。这种合作共赢体现在旅游资源共享、交通网络对接、产业布局互补、淮河综合治理以及沿江城市群的优化组合等诸多方面……

  看来,作为同一个经济板块,中部各省从本质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愿望,时下,六省显然已经明晰了这非常重要的一点。而近半个月间六省的一致“动作”也证实了六省间的深度合作已经启动,并且将进入崭新的阶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