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标准像”(观点·碰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 01:35 人民网-市场报

  新闻背景

  9月23日,在孔子诞生2557年纪念日前夕,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据新华社报道,“这尊孔子像看上去比原来更加慈祥,宽鼻、阔嘴、浓眉、长髯,国字形脸,眼神比原来的温和,是一个具有山东人相貌特征的忠厚长者”。

  正方

  “标准孔像”存在也应视作一种合理

  孔子长什么样?历史长河早已湮没其真实情态,留下的是其思想。对于儒教文化为我民族心理主线的前提下,孔子的形象具体化反而没有了意义,抽象化的千人千面更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意义。从今年1月份中国孔子基金会发起制定孔子标准像始,相关的争议不断。反对者认为,唐人吴道子已有孔子行教图,再创制孔子标准像实属画蛇添足。此外,反对者还认为发起者有商业操作之嫌。事实上,孔子像引发的争议不涉是非,而是多元社会图景下不同立场的博弈和反弹。

  难掩地域功利因素考量

  对于“标准孔像”,民间并不关心。陷入语言争锋的乃是专家学者,之后才是媒体的报道。因而这种争议局限于狭窄的空间,并未引发民意的酝酿。就是反对者也有逻辑上的困扰,一是唐人吴道子能画孔像,今人为何不能?二是既然存在“千人千面”的孔子,中国孔子基金会亦可推出自己的“标准孔像”。透过反对者的表面声音,其实反对的是中国孔子基金会独断专行的孔子肖像处置权和解释权。

  理性而言,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力所能及调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经济或利用历史文化名人提高知名度并非坏事,也用不着掩饰本我的功利意图。

  “标准孔像”既然存在,也就合理

  反对者的声音是孱弱的,因为这种呛声仅仅来自个别学者和媒体,无法引起公众发声的共鸣。造成这种原因的除了不涉及民众的切身利益,更重要的是“标准孔像”的存在无伤大雅和无关大局。据悉,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孔子教育奖”奖章首次使用了孔子的这一标准像。需要说明的是,这也未必就证明新版“标准孔像”成了规范的摹本,除非借助行政公权强制推行。但是,“标准孔像”作为一种现实存在,也应视作一种合理。

  反方

  谁这么在乎孔子的相貌

  为孔子设计一张所谓标准照,其实并无不可。因为,历史上的孔子到底长什么模样已难考证,后世各种各样的孔子像都是基于历史文献和个人想象的演绎。在这个意义上,任何机构或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描绘心目中的孔子形象。

  但问题显然并非如此简单。从中国孔子基金会发起活动的目的和具体操作来看,此举不无借“统一”孔子形象垄断孔子影像话语权(版权)之嫌疑。这样的做法不仅和推广孔子文化、儒家文化的宗旨相悖,更是一种独占全民共有

传统文化资源的商业行为。

  孔子像带着浓厚的商业色彩

  孔子影像的标准化、统一

化工程,很可能与其初衷相违背,甚至成为限制儒家文化传播的行为。

  虽然基金会有关人士声称制定孔子标准像没有商业目的,但在征集活动的文件中却强调,标准像版权将归中国孔子基金会所有。几个月前基金会还声称,待孔子标准像正式定稿后,将以此为蓝本推出各种形式的孔子像,并进行招商制作出品,而且“产品”将标明中国孔子基金会监制字样。

  孔子产业化,难免走入歧途

  版权专有、招商制作以及使用收费,已经清楚地说明基金会正在谋求孔子产业化,孔子标准像的制定,也由此带着浓厚的商业色彩。如果这是一般的商业行为,当然不应受到质疑。问题在于,基金会的这种商业行为,却是通过垄断孔子肖像权来达成的。

  制定孔子标准像还可以看成是对孔子进行企业CS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开发的一种行为。在商业活动中,导入CSI以统一企业标识与企业精神,不失为提高企业认知度与认同感的有效手段。但在文化交流与传播领域,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原本无须担心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人们站在各自文化背景下来解读,更没有必要因为担心被误读而采取文化标准化策略。将文化交流视同商业交往而无视文化传播的自身规律,难免走入歧途。

仲 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